劉 琴
(重慶市云陽縣外郎鄉外郎小學 重慶 云陽 404500)
隨著我國在教育事業的不斷努力,整體教育水平已經有了顯著提升。然而相較于縣城、市區的教育,農村小學教學條件依然處于艱苦狀態。教學條件差、資源短缺,更有一些教學節點存在教師資源匱乏等,這些劣勢對于我國農村小學教學效率與品質提升產生極大阻礙。此外,由于城市的發展速度極快,一些農村家長會選擇去城市打工,這就使得很多學生成為了留守兒童,而一些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態以及心理健康成長在一定程度上會出現不健全現象,同樣對我國農村小學教育發展產生阻礙作用。而這些問題的產生對于教師來說則是一項極為嚴峻的挑戰,尤其是對班主任來說,不僅需要有效調整教學手段,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緊抓學習成績,同時還要兼顧好愛與素質培養的教育。
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應當融入足夠多的愛,讓學生能夠在學習和生活的同時感受到溫暖。以愛為根本的教育要求班主任,需要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與關愛,理解與支持學生。
班主任不僅要了解學生興趣、愛好、心理成長與學習狀態,同時還需要了解其一定的生活狀態與素質品德,以此基礎上進行針對性手段使用,幫助學生能夠強化優良品德與素質,改善不好的習慣與行為品德,促使學生能夠擁有健全的身心素質與健康。作為班主任,首先需要明白,人生而平等。小學生仍然處于基礎學習與全面發展狀態,其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仍然處于不完善階段,而以此為基礎,學生自然是處于脆弱、劣勢的狀態,即使其外表看似堅強,但內心卻是十分脆弱的。小學生也十分渴望得到教師、同學之間的關愛與關注。因此,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生活中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在一些場合與情況下,教師多去問一問、摸一摸:“最近感覺怎么樣?”“天氣涼了,多穿點吧”“有沒有什么學習上的問題,生活上的難處?”之類的話,不僅能夠對學生生活和學習產生無窮大的力量,還能讓學生體會到“師者父母也”的感覺。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溫暖,還能讓學生明白班主任與學生是站在同一陣線上的,因此在學習上也不會產生抵觸情緒,反而會在課堂上更加配合教師的教育工作,對班主任教育事業發展將會產生有利推動作用。
此外,理解作為教育成功的前提,也是是愛的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同樣需要班主任在工作中進行重視與運用。班主任需要放下自身架子,更好的融入到學生中去。一些學生可能會存在講課內容聽不懂,難以理解,題目不會做等情況,或者是出現一些做題的小失誤,課上沒有積極進行聽講等情況,這些都是很正常且常見的,教師應當多理解學生,想想自身在生活中的小失誤和不仔細,多去關注學生行為本質,從而更好的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少用指責懲罰的手段措施。根據本人實際工作經驗能夠發現,當學生被尊重、認同、理解之后,他極有可能爆發驚人的潛力投入學習和生活中,也會對你更加尊重、認同與理解。
學生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很有可能會出現錯誤,“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何況是小學生。因此,教師在學生犯錯時應當在愛與理解的前提下,對其進行“懲罰”,如果學生只是某道題回答錯誤,或是出現交頭接耳的現象,教師可以以寬容的心態對其進行輕輕拍打,并以相對較為輕松的語言表達使得其明白自己的錯誤,從而改正,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更不能進行體罰和言語辱罵;如果學生出現較為嚴重的問題,諸如逃課、打架、辱罵別人等錯誤,教師需要對其進行一定行為批評,此時需要認真且嚴肅告訴學生,其行為出現錯誤,需要進行及時改正,同時注意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心態,避免后期再出現同類情況。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更多的是將題目作對、上課認真、與教師擁有良好的師生關系。當學生回答完題目并且正確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出真實評價,積極鼓勵學生。而班主任在對待學生回答題目正確以及行為友善、與同學之間相親相愛、互助友好等行為狀態時,需要毫不吝嗇的夸贊和表揚學生,一來可以讓學生們意識到這種行為是正確且會得到夸獎的,二是讓學生可以在后期學習生活中更好的進行這種行為,通過這種努力可以獲得班主任的夸獎和鼓勵。
總的來說,農村小學班主任工作是需要以愛作為根本來進行的,僅管工作繁瑣,但我相信,只要我們將教育建立在愛、理解以及包容之上,在實踐中不斷增強自身素質,完善教育體系與工作方法,就一定能培養出具有健康身心素質且擁有自主學習意識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