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俊
(吉林省蛟河一中 吉林 蛟河 132500)
任何時候、任何內容的歷史教學都蘊含有相應的思想道德感化功能。歷史教材以及課外歷史閱讀都可以做到這一點。這也就要求教師要認真搞好課堂教學,才能在傳授歷史知識、培養(yǎng)學生學科能力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做好德育教育工作,起到潤物無聲的效果。因此,要求教師要備好課,在將教材知識融會貫通的基礎上,細心的找到德育感化的素材。上課前收集相關資料,印發(fā)預習學案。《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這一課的線索非常清晰。歸納為以下四大課題四大課題:統(tǒng)一之由——港澳臺問題的由來、統(tǒng)一之策統(tǒng)一之策——“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統(tǒng)一之路——港澳回歸、統(tǒng)一之望——兩岸關系的發(fā)展。明確教學思路后便有一條十分清晰又層層深入的情感主線。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將《于右任——望大陸》、《BTV檔案世紀談判》、《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歌唱祖國》等視頻音頻資料編排在PPT課件中,在課堂教學中適時播放,以達到創(chuàng)設情境,升華情感的作用。
導入新課:(播放《望大陸》朗誦的視頻)。通過著名主持人的朗誦,創(chuàng)設情境,將作者于右任老先生那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和骨肉分離致死未能團聚的深深遺憾帶給學生。更給課堂定下了凝重莊嚴的基調,為后面教學中升華情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奠定基礎。
第一篇、統(tǒng)一之由——港澳臺問題的由來
(1)播放香港問題形成的視頻資料,學生從中歸納出三個步驟。
(2)澳門問題形成(學生可根據(jù)初中知識回答)
臺灣問題形成(學生回憶第17課解放戰(zhàn)爭結果)
問題探究:港澳問題形成的歷史根源是什么?(學生能答出,近代中國的軟弱。)
意圖:提到近代中國,中華兒女除了這種屈辱感,我想更多的是飽嘗了骨肉分離的思念之情和期盼團聚統(tǒng)一急切之感。學生在被喚起了這鐘情感共鳴后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深入探究。
問題:關于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你有什么解決策略嗎?(引入第二篇)
第二篇、統(tǒng)一之策——“一國兩制”偉大構想
通過學生閱讀教材、教師PPT展示和學生小組討論。師生共同總結“一國兩制”構想的形成過程和含義。
意圖:通過討論和教師引導:使學生認識到黨和一代偉人鄧小平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非凡智慧,體會勇于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是國家生存和發(fā)展的根本保證。
第三篇、統(tǒng)一之路——港澳回歸
這部分是對學生進行情感熏陶的最佳內容。
(1)設計問題:為什么新中國成立之初不立刻宣布收回香港主權?
(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
意圖:引導學生從政治、經(jīng)濟、外交等多角度分析解決歷史問題。從而得到認識:當時內部忙于鞏固政權,恢復經(jīng)濟;國際上遭到帝國主義封鎖和孤立,香港不得不留作國際通道。因此時機尚不成熟。
(2)設計問題:何時才是比較成熟的時機呢?英國人會甘心歸還香港嗎?
(播放視頻世紀談判)視頻中偉人說的最給力你的一句話是“如果我們愿意,在今天晚些時侯就可以收回香港。”
意圖:學生在思考回答問題的同時更通過音頻視頻見識了一代偉人的智慧和霸氣。更深一步的體會解決香港問題的根本保障是綜合國力的強大。這又與前面提到的近代屈辱歷史形成鮮明對比,從而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經(jīng)過兩年的談判,中英雙方于1984年達成《中英聯(lián)合聲明》,規(guī)定中國將于1997年對香港回復行使主權。
1997年6月30日,天突然降大雨,20分鐘后天氣又突然放晴,白巖松這樣說:“一場大雨洗刷的是中國百年的恥辱。”晚上他來到了“管理線”這個深港兩地標志性的分界線。他說:“管理線并不長,車速也并不快,可是跨越管理線的一小步,卻是中華民族跨出的一大步,為這一步,中華民族等了一百年。”通過我的申請轉述來感染學生。
(播放香港回歸政權交接儀式的視頻)
意圖:感受香港回歸的莊嚴的氣氛,升起民族自豪感。
第四篇、統(tǒng)一之望——兩岸關系的發(fā)展
(1)問題:臺灣問題的形成不同于港澳,它屬于內政問題。回顧兩岸關系經(jīng)歷了哪些變化?(展示圖片,學生整理信息)
意圖:通過對兩岸打破堅冰,迎來合作契機的歷程回顧,看到解決
兩岸統(tǒng)一的希望。
(2)分析解決臺灣問題的有利因素和障礙。
意圖:增強學生反對分裂,促進統(tǒng)一的鑒定信心
(3)(學生小組討論,實現(xiàn)統(tǒng)一的方法)
意圖:通過積極思考,勇于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會有學生說武力解決。
進而帶入下一個問題。
(4)問題:有沒有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的解決辦法呢?(學生思考,播放《輝煌中國——圓夢工程》)
(5)問題:視頻中你都感受到什么?(學生:祖國強大)
結束語:是的,祖國強大是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的最大法寶!然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還需要在座每一位再努力一點點,中華民族就會前進一大步。希望靠我們這一代人的努力早日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圓了中國夢。不留遺憾給后人!
意圖:在全課主題在此處達到情感升華,真正達到了增強學生民族自信心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感。
總之,歷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教育是可以任人刻畫的,只要我們時刻牢記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職責,本著“育人于教書之中,教書以育人為要”的原則,定能讓學生們獲得一次次思想的洗禮,最終成長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