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白景
(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照金鎮高塬小學 陜西 銅川 727000)
作為新型教育資源的紅色教育資源,涵蓋了多方面的內容,在面向小學生開展美術教學活動時,適時融入紅色教育資源,可以形成獨特的美術文化,不僅學生的思想水平能夠得到提高,其美術能力與過去相比,也會變得更加優秀。因此,在美術課堂上,教師應鼓勵學生對身邊的事物進行觀察,以此來達到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希望下文中討論的內容,可以在某些方面為農村小學的美術教師提供幫助,高質量完成學生興趣的培養工作。
與初、高中學生相比,小學生的自控能力較差,這是他們所處的年齡段決定的,因此,僅僅憑借小學生自身的力量,難以在短時間內進入學習狀態,教學的效率也會受到影響。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教師構建引人入勝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興趣,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前收集本地英烈的光輝事跡,在課上通過講解具有紅色藝術價值的故事或播放視頻資源的方式,吸引學生的目光,使學生對課堂內容產生興趣[1]。例如,在圍繞著扇面裝飾畫展開教學時,教師可以在課上對收集的素材畫進行展示,讓學生對扇面文化具有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應用色彩豐富、造型生動的素材畫,完成對扇面的裝飾,視覺沖擊對學生興趣具有強烈的激發作用。由于農村小學的優勢主要體現在自然資源極其豐富的方面,因此,只要有擅于發現美好的雙眼,學生在生活中就能夠發現大量可以用來進行美術創作的資源,這樣做對學生興趣的激發十分有利。教師可以將美術課堂作為學生制作手工藝品的平臺,鼓勵學生利用身邊隨處可見的松果、雞蛋殼等材料,完成裝飾畫的制作,例如,利用陶瓷、玻璃制作沙瓶畫,利用稻草、毛線制作貓頭鷹等。讓學生通過實踐的方式,累積手工制作的經驗,這樣做對美術教學高效開展目標的實現,同樣十分有利。
影響農村小學所開展美術教學活動質量及效率的原因,主要是教育部門的不重視,導致學校、教師、及家長對美術的不重視,沒有給教師相對的培訓,導致教師對美術的重要性不具備準確認知,解決該問題的方法是定期面向美術教師開展培訓活動,幫助教師了解美術在學生成長道路上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礎上,對教學方法進行優化與創新,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對生活進行表達的方面,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方法得到應有的改善。隨著社會的發展,多媒體在城鎮和農村小學的課堂上均變得十分常見,這需要教師合理應用多媒體設備,在紅色藝術資源的輔助下,圍繞著小學美術教材開展教學活動,通過播放視頻或是幻燈片的方式,使學生全方位的感受美術的樂趣。另外,自然資源也是農村小學得天獨厚的優勢,教師可以將教學活動由課上向課外進行延伸,鼓勵學生走進大自然,感受身邊的山水景色具有的美感,與此同時,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觀紅色教育基地,讓學生多方面地感受到美術的樂趣,從而對艱難革命史具有更加深入的了解[2]。
教師應給予學生個性充分的保護,保證每位學生的差異都能夠得到尊重,在此基礎上,為學生指引學習的方向,讓學生根據實際生活,完成美術作品的創作。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做到的是適當鼓勵,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對學生的進步給予肯定,使學生對美術產生濃厚的興趣。每位學生在個性、天賦和智力等方面的表現均有所不同,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擅長的表現形式加以肯定,使學生感受到美術帶來的愉悅感,這對后續教學活動的開展十分有利。另外,教師還應當對美術情感進行升華,充分發揮紅色教育資源對學生情感態度具有的引導作用。由于美術強調的價值觀和情感態度,對學生審美觀的完善作用有限,將紅色文化與美術教學相結合,賦予美術課程對學生情感進行教育的作用,推動學生向著正確的道路前進。最后,教師需要認識到多方面評價學生美術作品的重要性,在對學生的美術作品進行評價時,使用贊揚和肯定的語言,賦予學生強大的自信,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和認可,這樣做不僅有利于健康心態的形成,還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激發作用。
綜上所述,紅色文化是我國特有的寶貴財富,從事美術教育工作的教師,應當將紅色文化的傳承作為己任,結合地方特色,對美術課程進行開發與創新,保證學生所具有的美術修養,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要想達到上述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小學教師應合理應用紅色教育資源,將農村特有的自然資源與美術課程相結合,在提升學生所具有觀察和創造能力的基礎上,對其創造及鑒賞能力加以培養,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