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范兵
(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忠義鎮初級中學 四川 安岳 642300)
拓寬英語閱讀教學資源,有助于激發初中生閱讀積極性,這對于改善閱讀教學質量至關重要。網絡資源的出現與應用,能夠有效地彌補當前閱讀教學中所存在的資源匱乏問題。因而,深入探討如何整合英語閱讀教學與網絡資源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1.1 豐富英語閱讀教學資源。網絡資源所提供的豐富資源,能夠給初中生提供更高效的詞匯、語法學習途徑,這對于后期的長期閱讀有幫助。網絡技術為初中生提供了更為便捷的英語閱讀途徑,從而實現自主閱讀學習過程。課外是初中生完成自主閱讀的重要環節,初中生根據閱讀教學要求基于網絡途徑閱讀相關的資料,是提升自我閱讀能力的重要方法,從而達到提升閱讀效率的目的。
1.2 激發學生英語閱讀的積極性。閱讀內容局限于教材文本內容,過于單調枯燥無味,是造成初中生對英語閱讀興趣不高的重要原因。將網絡資源有針對性地應用于英語閱讀教學中,能夠憑借其多元化的應用優勢,達到激發初中生閱讀興趣的目的。在傳統閱讀教學中,由于大多數初中生對其有抵觸心理,影響學生閱讀興趣。而網絡資源,能夠活躍閱讀氣氛,培養初中生閱讀學習中的自主探究意義,這對于提升初中生自主完成閱讀學習的積極性意義重大,從而提升閱讀教學質量。
1.3 提高學生英語閱讀的成效。豐富的網絡資源給孩子們提供了更大更豐富的閱讀空間,孩子們可以利用現代化設備,如手機、ipad、電腦,來閱讀自己感興趣或自主獲取的網絡文章。這樣同學們閱讀的時間就多了,閱讀的面也廣了。通過這樣反復的訓練,孩子們的閱讀能力、閱讀效率便大大提高了。
例如,某位同學在閱讀文章時,遇到了不認識或無法理解的單詞、句子。可以用網絡查詢工具,如百度在線翻譯、有道在線翻譯、金山詞霸、翻譯相關的手機app等,迅速準確的查詢到相關語句。相比查詢傳統的英漢字典更加快速、準確,而且還有更多相關知識拓展,因此便達到了提高英語閱讀的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通過學習自己喜歡的文章或其他相關知識,在無形中便會養成好的閱讀習慣,積累更多閱讀經驗,從而提高英語閱讀的能力和水平,這是教育的根本宗旨也是教育最終的意義。
2.1 利用網絡資源創設初中英語閱讀情境。教學情境,是激發初中生積極完成閱讀學習的氛圍基礎,也是提升學生閱讀核心素養的關鍵。因而,在課堂教學中應積極利用網絡資源以創設濃厚的學習情境,激發初中生的積極性。
以《Don’t eat in class》課程教學為例。在閱讀教學中,積極利用網絡資源積極創設所需的情境,積極發揮視頻、音樂以調動初中生視覺、聽覺上的感官刺激,從而激發學生閱讀教材內容的興趣。比如,在課堂中播放了eat in class所帶來的諸多危害,讓學生們意識到多重負面影響,從而激發初中生閱讀教材內容的好奇心。
利用網絡資源創設閱讀教學情境,這是與傳統灌輸式的閱讀教學最大的區別之一,能夠促使初中生形成積極的閱讀學習心態,在培養其閱讀熱情的基礎上促使初中生更自主地完成各種閱讀學習任務,提升英語閱讀教學質量。
2.2 結合閱讀目標精心選擇閱讀網絡資源。
結合教學目標以及教學詳細要求,有針對性、有計劃性地設計教學內容,這是打造優質、高效教學課堂的基礎。
結合英語閱讀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選擇網絡資源,充分地體現網絡資源應用優勢。比如,《How do you get to school》課程教學為例。在選擇網絡資源時,就應該多搜集與交通工具有關的網絡資源,包括train、bike、motorbike、taxi、bus等交通工具。老師從網絡中下載這些交通工具的圖片或者卡通片,從而更形象地展示學生上學所乘坐的交通工具,降低學生閱讀的難度。
在初中英語閱讀實際教學中,緊密地結合實際目標以及內容要求,有針對性地選擇網絡資源內容,方能更高效地達到預期的應用效果。
2.3 巧用網絡資源,不斷創新和優化閱讀教學形式。老師們在應用網絡資源進行教學時應該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形式,比如小組合作探究、演講、游戲等,讓學生進行體驗式學習。例如,在進行某個專題講解時,老師們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對小組各自分工,如安排第一組同學在網上搜集關于詞匯知識,安排第二組同學搜集文化資料,安排第三組同學負責整理、歸納,安排第四組同學匯報展示。這樣既達到了好的教學效果,有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創新和改進閱讀教學形式是值得老師們不斷探究的,是信息時代下教育教學的必然要求,是教師成長必然經歷的漫長歷程,更是提高閱讀效率比不可少的教學技能。
網絡資源,為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提供了豐富的閱讀內容,降低了閱讀文本挖掘與整理的難度,大大地提升了閱讀教學質量。網絡資源的挖掘與利用,已成為老師實際教學的重要任務。因而,應從應用網絡資源加深文化差異、實現碎片化閱讀教學、精心選擇閱讀教學內容以及創設閱讀情境等多個方面深入應用網絡資源,從而達到提高英語閱讀教學質量的應用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