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敬原 甘楊 曾茜 姚瑾 劉卿寧
摘 要:“雙萬計劃”是十九大以來教育強國的重要國策,對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力有著重要的意義,也為高校各類課程的建設提供了強力的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類金課建設是實施“雙萬計劃”的一個重要切入點,不但能夠推動高校課程建設的產教融合和創新發展,也能夠為“雙萬計劃”的實施提供具體的支持,開辟嶄新的途徑。
關鍵詞:雙萬計劃;大學生;創新創業;金課
“雙萬計劃”是繼雙一流之后我國高等教育領域的又一個重大的制度創新和實踐舉措,其目標是在未來三年內建設超過一萬個國家級和超過一萬個省級本科專業點。面向高校所有專業,覆蓋全部類別,鼓勵分類建設、特色發展,緊跟時代、面向未來、力求先進、保障一流,在實施層面實現雙一流的戰略目標。金課計劃指的是在“雙萬計劃”的基礎上,建設一萬門以上國家級和一萬門以上省級具有高階性、挑戰性和創新性的混合式、仿真類和實踐類課程,包括線上課程三千門、混合課程七千門、仿真和實踐課程各一千門。大學生創新創業類課程既是“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重要實施途徑,也是“雙萬計劃”重大機遇下的一個關鍵切入點,為大學生提供了創新創業的實施平臺。
一、“雙萬計劃”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類金課建設面臨的挑戰
(一)課程仍然體現出水課的特征
盡管“雙萬計劃”為創新創業金課的建設創造了巨大的機遇,也提供了強大的政策支持,但是必須要看到我國創新創業課程建設長期以來存在的問題,仍然體現出水課的特征。具體來說體現為課程建設的創新性不足,缺乏“創”味和趣味性,課程教學難以模仿真實的創業環境,學生也很少感受到創業的體驗,教學的創意不足,金課建設乏力,理論計劃轉化為實踐體驗存在困境。
(二)創新創業教育流于形式
教師仍然主要采用理論教學方式,學生缺乏實踐的教學環境和資源,盡管很多教師都在努力給學生開創豐富的教學實踐體驗,但是仍然不能夠滿足創新創業類教學實踐的需要。這根本原因是因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文化氛圍缺失,教師和學生都缺乏創新創業的經驗,加之對創新創業的實際困境估計不足,導致創新創業教育紙上談兵,實踐“缺位”。
(三)教學方法缺乏創新實效
調查發現,創新創業類課程的教師普遍有創新意識,愿意嘗試創新的教學方法,但是實效性較差,學生的參與意愿不高。
(四)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較差
和斯坦福、哈佛商學院等世界名校相比,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理論和實踐脫節,校方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也缺乏具體的支持。比如,《喬布斯傳》中提到喬布斯在里德學院輟學之后,仍然利用學校的設備進行實驗,這種環境在我國高校中目前還難以實現。高校原本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缺乏,同時由于其學術特性也很難給學生提供一個高度仿真的創業環境。最重要的原因是創新創業本身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要在失敗中不斷尋找正確的方向,要綜合學生的行動自覺、學校的評價體系、社會和家庭的支持系統和大量的時間積淀,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這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二、“雙萬計劃”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類金課建設的路徑
(一)依托“雙萬計劃”創新金課建設的發展思路
金課建設要緊緊依托“雙萬計劃”,結合創新創業類課程的特點,打造特色課程,突破傳統思維,全面落實“以本為本、四個回歸”,建設創新創業新學科,立足實踐為本,將課程發展為新興專業。創新創業類金課的目標定位應該是面向市場、結合學生本專業的實踐類課程。要鼓勵專業的創新實踐需求,支持教師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建立新型的教學模式,探索新的路徑和渠道。
(二)提供創新創業類課程的支持
首先,高校和社會都要培育創新創業的文化,鼓勵和支持那些有自主創業想法的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上幫助他們。比如有些學生因為忙于兼職而學業較差,學校要對這些學生給予正確和適時的引導,給予他們學習和生活上的支持,避免他們走彎路。其次,要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既要培養學生完善的人格、精進的學問和拼搏的事業心,更要培養他們尊重知識、崇尚創造、追求卓越的精神。比如筆者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并且結合了小野二郎等具體案例對學生進行滲透。最后,需要給學生提供具體的項目支持,以短期可行的具體項目提供切實的支持,比如鼓勵學生自主經營微型賣場、銷售產品,完善高校實驗室設施環境,鼓勵學生參與導師的項目等。
(三)創新教學方法
線上金課建設方面:應用微課、慕課及翻轉課堂讓學生自主學習經典案例,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合理利用碎片化時間。線下創新創業教育金課建設方面:要給學生提供高度仿真的環境,比如采用模擬公司法,使用模擬炒股軟件讓學生進行模擬投資等,將成績計入學分。社會創新創業教育金課建設方面:要讓學生參與實際的創業實踐,筆者建議設置專項資金,用做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基金,讓學生體驗創業的成功和失敗,通過資金的損益提高他們的參與性。
三、結語
金課建設最關鍵的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為核心,建立長效機制,讓學生們在實踐中探索創新創業的發展,而不是僅僅依靠課內教學讓學生訓練成創新創業的速成生。
參考文獻:
[1]王燕萍,呂震宙,李璐祎等.新時代卓越人才培養計劃下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教學改革探索[J].科教文匯,2019,457(13):61-63.
[2]趙濤.5G背景下的未來教育發展探索[J].智庫時代,2019,193(25):14-15.
[3]崔佳,宋耀武.“金課”的教學設計原則探究[J].中國高等教育,2019,623(5):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