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琳
【摘 要】信息技術以其特有的科學性和形象性,顯示出獨有的魅力,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創設情境、實現作品引領、進行評價,均能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巧妙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能夠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促進學生基本美術素養的形成。
【關鍵詞】信息技術;改革;學習興趣
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促進學生基本美術素養的形成,是美術教師永恒不變的追求。隨著時代的變遷,信息技術以其特有的科學性和形象性,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了教學過程的優化,為美術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讓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獲取。怎樣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才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呢?
一、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創設情境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寫道:“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這種論述反映了教學過程中學生認知規律的一個重要方面:直觀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有助于學生感性知識的形成。情境教學法讓學生身臨其境,通過給學生展示鮮明具體的形象,能使學生從形象的感知達到抽象的理性的頓悟,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和學習興趣,使學習活動成為學生主的、自覺的活動。借助信息技術手段,恰恰可以化抽象為具體,變理性為感性,可有效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一些不足,信息技術被引入教學過程,極大地推動了教學的發展。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創設與課題相關的學習情境,不僅能在視覺上直觀地展示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興趣,還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注意力和想象力。這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最大限度地被調動,使美術教學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
例如,在教學《夢幻中的城堡》時,導入部分可以這樣設計:先播放動畫片《三只小豬》的片斷,對學生說:“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一部動畫片,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可憐的小豬無家可歸了,你能想想辦法幫幫它嗎?”學生說:“我可以為它建造一座堅固、漂亮的房子……”教師說:“對,我們可以給它設計制作一座城堡,讓它從此以后有一個溫馨而堅固的家。”在這節課中設計了“創設情境——欣賞動畫片”這一環節,播放了《三只小豬》動畫片段,把學生帶入動畫的世界中,讓學生為無家可歸的小豬想辦法,引出本課課題的一部分——城堡,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樂于助人的品質。
例如,在教學《那一刻的我》時,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創設游戲情境——“試一試”“演一演”“擺一擺、“畫一畫”,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玩中學。師:“同學們,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父母都會用照片的形式記錄我們的成長經歷,讓人能夠通過動作和表情感受到那一刻的我的心情。現在請同學們回想一下,你最難忘的一刻是什么樣的動作和表情呢?”學生試著表演過生日吹蠟燭、拔河比賽、吃到辣椒等情景。師:“同學們表演的太棒了,通過你們的表演再現了當時的情景,這么難忘的時刻要是溜走了就太可惜了,那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用畫筆留住那一刻的我。”從而自然揭示課題。在游戲“演一演”中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出示的人物都是這個班級的學生,讓學生感到特別驚奇,然后讓學生自主地在游戲中結合科學課所學的知識體會人物的動態和關節的關系,提高學生的觀察、模仿、表現能力。在游戲“擺一擺”中,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創設魔法情境,教師和學生都搖身一變,成為了魔法師,利用火柴棍施展魔法。在游戲“畫一畫”中,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和競賽游戲的方式讓學生保持緊張感,始終處于興奮的狀態,這樣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完成了本課的教學任務。
二、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實現作品引領
《美術課程標準》中指出:美術課程凸顯視覺性。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積累視覺、觸覺和其他感官的經驗,發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維能力、表達和交流能力。美術學習離不開優秀作品的欣賞、引領,這對學生學習美術知識,提高美術技能有重要作用,更能讓學生練就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提高審美能力。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美術欣賞,能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信息,引導學生進入作品的特定氛圍。所以在學生創作之前,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呈現美術作品或生活中的事物,引導學生欣賞,讓學生充分感受作品的美感,也可以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呈現制作技法、繪畫方法等內容,激發他們學習、創作的興趣,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完成作品,表現自己的所感所想。
例如,在教學《我們班級的標志》時,教師可以用動畫的形式呈現一些學生熟悉的品牌及其標志。“同學們,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找朋友的游戲,好嗎?”“說說為什么認為它們兩個是一對好朋友?”這樣不但立刻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還可以引導學生初步感知標志的特征,為進一步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泥浮雕》時,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運用泥條堆塑或塑刀刻畫的方法步驟設計制作泥浮雕,教學難點是設計制作造型生動的泥浮雕作品。在學生嘗試制作泥浮雕后,針對學生在制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可在投影儀下根據學生的匯報進行演示,或播放示范的微視頻,幫助學生解決制作過程中的問題,這樣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還能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邏輯思維。
例如,在教學《美麗的孔雀》時,因為學生雖然見過孔雀,但沒有仔細觀察過孔雀的外形特征,讓他們用各種制作方法表現孔雀的千姿百態,難度較大。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先播放一段孔雀翩翩起舞的視頻,讓學生初步感受孔雀的美麗,了解它們的形態特征,并且了解孔雀的生活環境,視頻結束后,出示靜態孔雀圖片和放大的孔雀羽毛的圖片。然后出示表現孔雀不同形態的優秀作品,充分發揮作品引領作用,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如何準確表現孔雀的千姿百態,并進行裝飾。
例如,在聽一位教師執教的《各式各樣的水果》一課時,該教師當場為學生演示了一種水果的制作過程,速度快、造型準、講解到位,在課后評課時,評課的幾位教師都對這一環節給出了這樣的建議:能不能在投影儀下做這個示范,讓學生尤其是后面的學生看得更真切些。或在課前把這個示范過程制作成微視頻,制作視頻時有所側重,讓重點技法更突出,以往所學的舊技法可以一帶而過,這樣既省時又高效。不論是哪種建議都提到了“信息技術”這個現今流行且反響非常好的教學手段。于是,在第二次教學時,執教教師采用了幾位教師提出的建議,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果然更能體現作品引領作用,教學效果更好。
三、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評價
《美術課程標準》中指出:在評價中努力體現標準的理念和目標,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與反饋功能,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和發現自己的不足,促進學生在美術學習方面的發展。同時,通過評價獲得準確的信息反饋,幫助美術教師不斷改進教學工作。由此可見,評價是一門藝術,是促進學生進步發展的重要手段,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對學生進行評價,能夠有效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給學生以感官的刺激,讓他們對評價的結果更加期待,激發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促進他們的個性發展。
? 例如,在教學《夢幻中的城堡》時,在展示評價環節中,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出示小豬的形象,它對學生們說:“同學們辛辛苦苦為我設計制作了這么多城堡,我太感動了,你們是怎樣做出這么漂亮的城堡的?介紹一下你設計制作的城堡,好嗎?”學生們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爭先恐后地介紹自己的作品,積極展示自己作品的優點。在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后,利用課件中動畫形象的動作和簡單的語言,讓學生感受到不同的評價方式,從而獲得成功的喜悅。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巧妙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促進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總之,信息技術手段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是無限的,應用范圍是廣泛的,潛力也是無窮的,如何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更加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使信息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使其與教學內容達到科學整合,是我們廣大教師需要繼續深入研究、探討的問題和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于秀蘭.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2]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S].2011
[3]張麗坤.利用多媒體優化語文教學[D].河北省撫寧縣臺營鎮初級中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