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開拓學科視野,引導學生探索聽說技能的奧秘,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以促使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英語;聽說課;實踐探究
【作者簡介】盧璐,江西省贛州中學。
聽說課可以通過問答、口語交流讓師生之間的情感得到交流、分享;可以通過設定話題讓學生進行口頭表述,建立英語表達的思維方式;可以通過教學聽力的微技能和口語策略,使學生掌握英語學習的策略。筆者在教授內容和學情分析的基礎上,設計了發現問題、尋求方法、實踐運用三個具體可及的教學目標;通過視頻、音頻進行語言輸入;通過小組活動及口頭表達進行語言輸出,加以詞匯附帶習得,從而達到聽、說、讀、看、寫語言技能的有效操練;通過運用語言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品質,引導學生理解、尊重、包容異國文化,培養文化意識。
1.導入環節。成功的課前導入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而且能幫助學生預先感知即將學習的內容,以下是筆者的導入片段:
T:I am your new friend. Im here to improve your listening. Do you know poor listening can kill lots people? Do you believe that?
S:Its hard to imagine.
T:Lets watch a video.
筆者用一段德國人聽不懂“sink or think”的視頻,提出問題:“What factors affect our listening?”引發學生思考,學生思考后給出回答:“pronunciation, vocabulary.”筆者這樣設計是因為思維品質是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特別是高階思維能力是對所有學生的普遍性要求。批判性思維是高階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學生需要發展的重要思維品質之一,批判性思維傾向包括開放、好奇、靈活、好學等情感特質。視頻導入設計的目的就是引導學生自我發現、自我反省,使其滿懷期待的認真聆聽即將授課的內容,提高其專注度和學習的熱情。
2.聽說同步環節。語言知識包括語音、詞匯、語法、語篇和語用知識。學習語言知識的目的是發展語言運用能力。語音和語義密不可分,語言靠語音實現其社會交際功能。此環節是聽說同步,即一方面學習幾個發音技巧;一方面糾正自己的發音。學生在連讀、失去爆破、和近音辨析方面進行模仿、學習并進行口語操練。教師用經典視頻來激發學生參與練習的熱情,并且用高考實例(2018年高考聽力素材精選)讓學生進行語音模仿,以此來提高學生聽的能力。
本節課作為高考聽力復習的起始階段學習,筆者制定了三個微技能訓練,并配以2018年高考聽力材料里面的連讀、失去爆破、近音等讓學生領悟聽與說之間的關聯性,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3.合作探究環節。本環節包括聽、說、寫三個方面。于是,筆者設計了小組合作活動,即“口口相傳”小游戲,先讓第一排的學生看所給的單句(其中包括發音要求),然后兩人為一組,全班分為四大組進行“傳話”活動,最后一排的學生聽完后到黑板上寫出所聽到的句子。最后筆者集中講解帶有明顯錯誤的句子。筆者又一次追問:“What factors affect your listening?”“pronunciation”學生回答,筆者又繼續追問:“How can we solve the problem?”學生答道:“Practise reading and from the context.”
4.練習環節。教師要設計一定的場景讓學生進行“實戰”演練。因此,本環節筆者選用了新聞泛聽和精聽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進行演練。筆者所選的新聞是關于一個女孩在蹦極訓練中因為教練糟糕的英語,把“no jump ”發音成為“now jump”的故事。學生第一遍泛聽,聽出大意;第二遍慢速精聽并記錄關鍵詞,同時關注在聽力材料中遇到的一些常用的易錯詞匯,如due,charge, in that case, clean up,tie to等。筆者第三次追問:“What factors affect listening?”學生回答:“Pronunciation and poor grammar knowledge.”因為如果把“no jump”換成“Dont jump”就不會造成聽的錯誤。本環節選用的視頻主人翁是荷蘭女孩,教練為西班牙人,里面涉及蹦極運動、法律規定等文化元素,一方面為語言學習提供語篇,另一方面讓學生了解到外國文化。教師提示學生關注聽力材料中的詞匯,并輔以操練。語言能力提升的過程就是不斷學習與積累的過程。在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積累詞匯,并在語境中學會使用這些詞匯。
5.鞏固環節。根據本節課附帶習得詞匯的目標要求,筆者在最后3分鐘設計了詞匯鞏固環節,讓本節課所學的詞匯復現。筆者設計的文本主題是在上一環節泰坦尼克號主題情境的基礎上稍做改編,形式為挖空填詞,學生利用自己的課堂筆記完成填詞任務。檢驗一節課效果的重要方法就是目標達成的一致性。本節課教學目標之一就是附帶習得本節課的語言知識。課堂上,教師要趁熱打鐵,在語言輸入后立即創設有效情境,讓學生語言輸出,檢驗并鞏固輸入。
本節課的重點是聽說,最后檢驗的手段也是“說作”,即口頭作文,為了凸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聽說,筆者把書面表達這一環節放到了課后。學生在課堂分享的基礎上,復習、復述和再現課內所學語言知識,表達自己的觀點。一方面提高學生語言的準確性,另一方面可以訓練學生的批判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