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輝
(湖南省新邵縣巨口鋪鎮五星中學 湖南 邵陽 422917)
語文是學習其他科目的基礎,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閱讀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語文教學成效的直接體現。閱讀能力是學生以后學習工作的必備能力,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重視閱讀教學,不斷創新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
1.1 忽視了整體與局部的結合。隨著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推行,大部分初中語文教師改變了閱讀教學的方式方法,采取多種教學方法進行閱讀教學,并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是仍然在閱讀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影響著學生的閱讀興趣及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有些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沒有考慮整體與局部的有效結合,在進行閱讀教學時給學生布置了大量的閱讀作業,讓他們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然后再給學生從整體上講解。還有些語文教師對文章的細節過于重視,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把文章分成幾部分進行細致的分析,因而在文章的講解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還有些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時忽略了閱讀與寫作間的密切關系,沒有充分利用閱讀拓展學生視野,幫助他們積累寫作素材,也沒有利用寫作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他們主動進行閱讀,因而影響了閱讀的有效性。
1.2 教學形式化嚴重。許多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過于注重教學的形式化,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沒有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在閱讀教學時過于形式化,影響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如在進行《背影》這篇文章的教學時,教師只是把文章分成了幾個段落,然后再把涉及到的重點知識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出來,讓學生抄在筆記本上進行背誦,使得學生失了閱讀的興趣,對文章的理解也不透徹。
1.3 課前準備不充足。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有些語文教師在課前沒有進行充分的準備工作,認為自己教學經驗豐富,無需精心準備。因而在教學前沒有制定出學習目標,因而在講解文章時只是粗略的講解缺乏針對性,導致學生對文章理解的不透徹。還有些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只是講解教材上的一些基礎知識,沒有給學生進行課外知識的拓展,因而學生在閱讀時缺乏想象力,影響了他們閱讀的積極性。
2.1 創設閱讀情境提高閱讀有效性。創設閱讀情境是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一種重要方法,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可以以學生的興趣為立足點,充分挖掘教材中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素材,給他們創設閱讀情境。讓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閱讀,讓他們產生閱讀欲望,進一步加深他們對文章的理解,促進他們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如在進行《海燕》這篇文章的教學時,學生對海燕的印象一般是在海面上飛翔的情景,因而對作者在文章中表達的情感難以理解。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教師在進行教學前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與海燕有關的視頻,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中烏云密布、海燕飛翔的畫面了解文章中作者對表達的情感,進而與作者產生共鳴。
2.2 小組合作提高閱讀的有效性。小組合作是初中語文教師經常采取的一種教學方法,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學習。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性格特點及興趣愛好的不同,把學生合理搭配分成幾個小組。在閱讀教學時可以給學生布置閱讀任務,讓各小組分工合作,共同尋找答案完成任務。由于初中生具有較強的好勝心,因此他們在閱讀時表現的都非常積級,進而提高了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如在進行《濟南的冬天》的教學時,教師在讓學生閱讀前,先給他們展示幾個問題,如為什么說濟南是個“寶地”?文章中用了擬人的手法來表現濟南的冬天的什么特點?文章中用了哪些修辭手法等等。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通過小組交流合作的方式對文章進行探究,最后通過討論得到問題的答案。讓學生學到知識的同時加深了對濟南冬天的理解。
2.3 開展閱讀實踐提高閱讀的有效性。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他們閱讀的積極性,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可以根據閱讀教學的需要,定期組織學生開展一些活動,如編課本劇、演講比賽、成語接龍等,通過活動吸引學生,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閱讀學習中。此外,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還可以充分開發和利用各種閱讀資源,根據學生的特點,給他們推薦一些他們感興趣的素材,實現課內外閱讀的有機結合。在學生閱讀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讓他們掌握閱讀的方法和閱讀技巧,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閱讀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是每個初中語文教師需要重視的問題。在閱讀教學時初中語文教師要以學生為本,根據他們的個性差異,對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通過教學強化學生閱讀意識,為他們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以主動的姿態投入到閱讀中,進而提高初中語文閱讀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