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清林
(河北省遷安市閆家店鄉閆家店初級中學 河北 遷安 064400)
道德與法治學科對初中生三觀形成及發展具有很好的引領作用,也是為學生充滿正能量信息的好課堂。初中生在這個思想多變的青春期,比較容易受到那些不良行為意識的干擾,最易產生錯誤的想法和行為,因此,我們做思想教育與法治教育的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專業課程的優勢,加強對學生的德與法的意識素養的培養,讓初中生認識到道德和法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我們在進行德與法的專業知識教學時,所選課程素材應多以生活案例為主,更應具有案例原理性、教育啟發性、思路引導等特點,要注重引導學生們思想上、行為上、意識上都能積極上進求新。因此,如何發揮課程教育價值,滿足初中生的德與法的需求,實現道德與法治的推廣和普及,成為教師工作的難題。文章就是從學德與法的常識、用德與法的意識、做好守德護法宣傳與動員等方面展開討論來破解難題的。
愛德與法就必須熟知、會用德與法,讓德與法常掛心中,指引前行的路,協助初中生更好的學習德與法,挖掘道德與法治的精髓,并能夠運用到實際中,培養所教學生的德與法的洞察力和判斷力,為課堂增添樂趣。比如,講初中道德與法治《法律在我們身邊》,教學目標是正確認識法律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認識法律賦予每個人的權利及義務的具體內容,知道德與法是民族發展之必由之路。教學時,教師首先運用微課視頻創設情境,視頻中講述了有些不法商家銷售黑心棉被,獲利數萬元,因此對其提起公訴。通過這個案例,教師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判斷及依據,很快就有人表態要加強執法管理,還有說到做人要遵紀守法,要是被騙后要學會舉報維權。然后進入新知探討階段,教師在大屏幕上展示法律的產生,法律的分類,法律的拓展,初中生聽得十分有味,能夠從課程角度與教師進行積極的配合。接下來教師讓學生逐組討論,說一說作為未成年人如何養成學德與法并用好德與法的意識,哪些事不能做、不該做,提升學生約束自己與保護自己的思維本能。
當下很多初中生對德與法的自我保護意識不夠強,當受到某方面的欺凌時不能用德與法的利刃保護自己,在新觀點、新條款學習中要充分發揮討論及案例觀察功能,通過真實案例引導學生能夠自我維權。比如,講初中道德與法治《善用法律》,要讓初中生知道在面對違法犯罪時要善于運用法律武器維權,明白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教學時教師設計了一個劇情表演,假設學生們是一個家庭中的兄弟姐妹,在老人的贍養問題上存在分歧,其中有不贍養老人卻想分取老人的家產,最終子女之間發生了沖突,并且大打出手。在表演過程中初中生都非常投入,在一旁觀看的同學看到有的子女不贍養老人還虐待老人的時候都表現的非常氣憤。然后教師又設計了模擬法庭的環節,假設這一家人鬧到了法庭,要打官司,請學生扮演法官為他們審判。這樣的教學方式具有創意,得到學生的一致認可,課堂高潮不斷。學生在審判的時候就會用到所學的道德與法治知識,加深對法律的掌握,同時也間接的向學生滲透了贍養父母的觀念,促進德育教育。
通過自己的行為意識和思想意識讓身邊的人都做護法守德之人,尤其是結合我市文明城創建中的社會不良行為,義務執勤、主動勸導、言教身范,為社會的精神文化進步出招獻計,助力文明傳承與發展,讓文明之花香滿校園、香滿社會。比如,講初中道德與法治《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這部分知識與學生關聯的多,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規則習慣、規則原則,能夠積極遵守規則和秩序。目前遷安市正在著力創建文明之、魅力之城,教師可以把握契機,為學生帶來一次實踐課,讓初中生在實踐中掌握規則,做到愛文明、傳承文明。學校與交警部門取得溝通,在教師和交警的帶領下,讓學生體驗交通執勤。在公路中間遇有不按規則行走著,上前給他們講述不遵守交通規則帶來的危害。還有的學生在綠燈亮的時候攙扶老人過馬路或者幫老人推車,獲得贊揚。然后,教師帶領學生乘坐公共汽車,在等車時學生都自覺排隊,按順序上車就座,在車上、商場、廣場等地主動給軍人、病人、婦幼等讓座。學生的一舉一動都證明了他們的法治觀念在逐步上升,極大的增強了法治意識素養,為今后的人生提供最大的指導和幫助。
綜述,上好道德與法治這一課可說是方法多多、途徑多多,它需要我們對學生進行法治意識和人文素養的培養,健全初中生的德與法的意識,為初中生人生成長筑牢根基。科任教師應該積極創新德與法的教學思路,善于營造案例型、故事型課堂情境,通過生活案例教育學生,達到共同進步、共同勉勵的目的。還要指導初中生運用法律武器進行維權,適應信息化、制度化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