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青姣
(西藏日喀則市第二高級中學 西藏 日喀則 857000)
在高考制度漸漸被改革的背景之下,高考中的閱讀題型都得到了改革,學生不能再通過背誦答案模板的方式來獲取閱讀題的高分了,現在的閱讀題型越來越考驗學生的思辨性和靈活性,對于學生的自主化閱讀學習,需要教師來利用好閱讀教材來進行富有創造性的教學任務,并致力于加深學生對于閱讀教學的重視程度,讓學生可以發自內心地熱愛閱讀,并從中獲取到可以讓自己進步的東西。
1.1 高中語文閱讀的深度和廣度有所欠缺。在當前階段,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很容易帶領學生進行淺層次的閱讀,即很多學生只是將文章的意識看明白了,但并沒有接受到作者表達的中心思想和內涵,導致很多學生囫圇吞棗,還沉浸在自己看了許多書的假想之中,但其實,這種低效閱讀對于學生來說并沒有太大的幫助。另一個是學生的閱讀廣度不夠,開展語文閱讀教學,并不是要一味的閱讀和語文相關的體材,也可以是和科學等其他領域相關的閱讀書籍,這要以學生的興趣為前提,學生感興趣了,閱讀深度自然就上去了。因此,教師不能太過于限制學生的閱讀廣度,在避免學生看一些低俗的書籍的前提下,鼓勵學生多去閱讀各個領域的書籍,開拓自己的知識視野,增大學生的知識儲備量。
1.2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目的不夠明確。在一定程度上,很多教師都沒有明確的閱讀教學目的,只停留于淺層次閱讀的界面,對于文本的理解深度不夠深入,在根本性上阻礙了學生的閱讀進度的發展,學生的閱讀主動性不強烈,會使得學生在實際的閱讀過程中模糊不清,達不到教師預期的閱讀教學的目標。
1.3 學生過于依賴教師。在現階段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總是喜歡依賴于教師來進行閱讀,教師說什么閱讀內容就讀什么內容,自己從來沒有想過去主動閱讀,并且對于閱讀內容的深度挖掘,學生也不具備獨立的思考能力,教師一般會在開展閱讀教學之前提問,學生也會根據這個提問而對閱讀材料進行入手,但對于實際情況,當學生獨自進行閱讀時,這時脫離了教師的思維引導,學生很容易失去對于閱讀材料的挖掘能力,變得不知道如何去閱讀。
2.1 要深化學生的閱讀內容。高中閱讀教材的內容從根本教育目的上是為了讓學生可以產生對作品的深度認識,最好能對作者提出的主旨思想有一定的升華理解,幫助學生可以從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和道理。有的文章寫的好的地方,可以引起學生的共鳴,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文閱讀知識,讓學生可以從中認識到文章中的妙處和疑難問題,激發學生的思想和想象力,從而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暢游,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2.2 改革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在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之中,語文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積極向上的引導,要采取新型的教學模式來提高教學的質量和高效性,讓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認識到自己的閱讀成果。并讓教師根據這個閱讀成果對學生有一定的評價,這種評價最好的積極向上的,可以讓學生有信心去繼續開展閱讀教學,并以更加積極向上的態度投入到閱讀學習過程中,收獲到更多的閱讀知識,不斷地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
2.3 加強學生對于閱讀素材的積累。在現階段,很多高中生都很少有閱讀課外書籍的機會,他們在作文中用到的素材一般都不是親身經歷的,而是從現成的作文模板中找到的,對于作文素材的積累,學生也很少可以去閱讀書籍來積累,而是看一些作文書來豐富。利用作文模板雖然是一種省時省力的事情,但對于學生文筆的提高卻沒有太大的幫助。學生學習語文不僅僅是為了應付高考,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應用,并對學生今后的工作能有一定的幫助,有很多的學生經歷過高考之后便再沒有接觸過寫作了,他們又常常依賴于手機打字,甚至養成了提筆忘字的習慣,這是很嚴重的問題,不僅是語文教育的失敗,更是整個教育界的失敗。教育不僅僅是為了考試,而是要讓學生去真正的掌握這些技能和知識,就像閱讀教學,不是通過閱讀題分數來衡量的,而是學生真正在閱讀過程中可以收獲到和感悟到的能力,這是學生自己受益到的東西。
因此,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得馬虎,不能認為閱讀能力是不重要的,不能一味地將應試壓力壓在學生身上,而不給學生閱讀課外書籍的機會,學生也要珍惜閱讀機會,要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從中學到有用的知識,不管是實用性知識還是教育性道理,都應當為我所用,讓自己成長和充實起來。因此,高中生的閱讀能力不僅決定了他們的語文成績,更是決定了他們的人格塑造和知識積累,對于學生的終身發展都有非常大的影響力,應當受到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