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
民族文化檔案是我國各民族文化發展史的重要載體,是各少數民族社會實踐活動和歷史面貌的真實記錄,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卷帙浩繁的文化檔案里,民族文化檔案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的歷史時期,民族文化檔案工作對促進我國的民族工作、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保護、弘揚和發展少數民族優秀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1.做好民族文化檔案工作是民族文化工作的重要基礎。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歷史、社會、政治、經濟生活和地理環境的特點在意識形態中的反映,是該民族智慧的結晶,凝聚著該民族的感情、意志和追求,體現著民族精神。對民族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而挖掘、傳承這種民族文化精神,檔案工作是不可忽視的基礎之一。
2.做好民族文化檔案工作是促進各民族健康發展的有力保障。在新的歷史時期,各項民族工作,都不能離開歷史社會環境。誠然,少數民族檔案工作也不能例外,而且更加顯現它的重要作用。新中國的民族文化檔案工作在起始就是圍繞促進民族發展而發展的。解放前,我國各少數民族,從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共同進入社會主義。這些巨大的民族發展成就,以及隨之改變的民族文化情況悉數保存在民族文化檔案里,民族文化檔案就是一部翔實的民族文化發展史,它清晰地標示著發展的軌跡。這條軌跡也清晰地標明:在我們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史上,在“天下一統”的治國理念下,各民族之間雖有對立甚至戰爭,但總體是朝著和睦、和諧的方向發展,并最終形成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格局。
3.做好民族文化檔案工作是各民族團結進步的強大動力。習近平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暨國務院第六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強調要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并多次強調: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依靠56個民族的團結和力量。這為民族檔案工作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強大的動力。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這是我國民族關系的真實寫照。在我國這個多民族國家里,每個民族都有其不同的歷史檔案,用于記錄和見證其存在和發展的歷史。民族文化檔案工作不僅要立足于收集、整理民族文化資料的基礎工作,更要完善檔案的服務利用和教育功能。以歷史上的文化交流、經濟往來和現實中大量的民族團結進步實例,讓廣大人民群眾知道并懂得,不同民族雖然文化差異,但可以平等相處、彼此包容,不可輕信“文化沖突”或“文明沖突”的聒噪。只有正能量的引導才能保障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正確方向。
4.做好民族文化檔案工作是傳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載體。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我國的歷史和文化。少數民族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郁的地域特色,是我國文化多樣性的重要體現。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我國各民族創造了各具特色、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都為我國文化的形成、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詩經》是各地區各民族民歌的總匯;《楚辭》中相當一部分是記錄或整理的少數民族儀式歌、民歌;滿族作家曹雪芹的《紅樓夢》是我國文學史上的不朽名著,這些作品都極大豐富了國家的文化寶庫。各民族文化相互影響、相互交融,增強了中華文化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提高了中華文化認同感和向心力。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是中華各民族祖先留下的寶貴財富,是中華民族不斷發展進步的動力源泉。
民族文化檔案作為記錄民族發展和傳承的重要載體,如何利用檔案讓大眾了解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了解一個民族的歷史發展變化,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利用民族文化檔案開展民族文化展覽。各民族都有獨具特色的文化形成了豐富的民族文化遺產,這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也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重要貢獻。充分發揮各級、各地區的展覽館、博物館在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展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成就等方面的職能作用,常年舉辦一些《民族工作展》、《民族歷史文化展》、《少數民族發展成就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精粹展》、以及《少數民族服裝、服飾展》等展覽。
為促進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傳承與弘揚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保護中華文化多樣性。專門針對某一個民族地區或某一個民族,舉辦民族《藝術展》、《服裝、服飾展》、《文化展》、《主題展》、《特色村寨攝影展》等展覽。舉辦慶典展覽,如:慶祝自治區、自治州成立慶典,宣傳本地區本民族歷史進程中的發展變化,在今昔的對比中,反映民族地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示各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民族間的團結,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2.利用民族文化檔案進行廣泛深入的民族文化融合交流。檔案部門利用本地區本單位展覽館、博物館開放共享的宣傳窗口資源,與展覽館、博物館聯合起來舉辦一些少數民族歷史檔案文化展、圖片展,為他們提供一些檔案資料,進一步深化整合資源,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共同發揮好宣傳民族文化的窗口陣地作用。
開展民族文化進校園工作,組織實施少數民族文化進校園工程,以實物、圖片、文字等形式組織展覽進行宣傳,增進民族理解,加強民族團結,增強“五個認同”。
創作影視作品、演講會、報告會。用檔案直播歷史,通過一些原創的講述類節目,對少數民族歷史進行故事化和觀點性解讀,以少數民族地區發展進步的先進事跡和模范人物為原型,創作影視作品,或以報告會、演講會的形式進行宣傳展示,弘揚正能量寓教于樂的同時,使觀眾受到啟發和教育,激發觀眾的愛國熱情。
出版書刊、制作電視廣播、建立多媒體資源庫。檔案部門做好提供檔案資料查詢與服務工作。出版發行各民族的風俗習慣、禁忌、服飾、旅游、美食等書刊,豐富大家的民族知識,以便各民族間相互了解,平等相待,起到相互尊重、相互學習,共同發展的目的。
3.利用民族文化檔案促進民族文化走出國門。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性是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因素。誠然一個國家文化的發展絕不是固步自封、閉關鎖國;一個國家文化的發展更應該不斷提高文化開放水平,在樹立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基礎上,推動優秀中華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要秉持“古今結合,東西方文化融合,產融互動”的理念,著力推進中華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整合文化資源,搭建文化產業核心載體,推動東西方文化互鑒,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發中國精神、展現中國風貌,讓國外民眾在審美過程中感受中華文明魅力,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理解,打造“中國的品牌,世界的字號”,搭建中國非遺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橋梁,積極推動東西方文化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做好民族文化檔案工作可為民族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可靠的文化依據,豐富的文化資源和巨大的文化動力。“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是新時期民族工作的主題。民族文化檔案工作就是要圍繞這一主題,發揮自身優勢,為民族工作的發展夯實基礎、鋪平道路。如果民族文化檔案工作做不好,就不能對民族工作的發展給予有力支持。在某種意義上講,民族文化檔案工作發展了,民族文化的發展就會加速,民族工作的發展也會更加順利。所以,民族文化檔案工作在民族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在實際工作中應該處理好三個關系。
1.保護與傳承的關系。少數民族文化不僅包括語言文字、文學藝術,還包括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價值體系、宗教信仰、工藝技能、傳統習俗和飲食習慣等,這些各具特色的文化財富,不能在我們這一代人失傳、消失,作為檔案工作擔負的歷史使命,有義務和責任搜集、記錄并整理、保存歷史記憶,使少數民族文化在傳承、創新和發展中保持生機。
2.融合與特色的關系。優秀的民族文化作品理當是弘揚社會主旋律、立足生產實踐、能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這樣的作品需要文藝創作者恪守創作底線,遵循市場發展需要,只有這樣才能樹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大旗,在世界文化舞臺上,彰顯中國特色文化的獨特魅力。各民族文化在數千年的發展中相互交流、相互影響、相互借鑒、相互吸收,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緊密聯系,共同推動了中華文化的豐富和發展。如何從民族檔案角度來開發少數民族文化是檔案界關注的焦點。檔案人員不但要懂檔案,還要懂政治、懂文化、懂歷史、懂民族、懂文物、善學習、善交際,不斷努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3.傳承與創新的問題。中國特色文化的魅力不僅在于其厚重的文化底蘊,也在于其源源不絕的文化創新。中華浩瀚的五千年文化里蘊藏著中國特色的優秀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傳統文化重新煥發光彩。文化創新要與時俱進,要在立足實踐,不斷創新發展模式和形式,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將中華文化魅力展現出來。優秀文化要摒棄不負責任的炒作和盲目追求經濟利益的惡搞,要始終堅持文藝創作的底線。“不能顛覆英雄人物的固有形象和我們的傳統價值觀,不能破壞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正統性,不能對當代觀眾形成不良的誤導”。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優秀文化作品,讓優秀中華文化走出國門,在世界文化舞臺上盡顯魅力。
了解一個民族就要了解其文化;尊重一個民族,就要尊重其文化;發展一個民族,就要發展其文化。民族文化的繁榮發展,有利于構建相互尊重、相互學習、相互補充、共同發展的良好格局。民族文化檔案留下豐富的文化遺產,這將對我國檔案事業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