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艷
(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市南五十家子學區中心校 河北 平泉 067500)
國家對語文母語教學的高度重視,特別是對高考的改革,得語文者得高考,得閱讀者得高考的走向勢在必行,所以我們應該從小學做起,養成讀書的好習慣,培養學生課外書的興趣,用高質量閱讀成就孩子一生。本課題的研究,將以現代教育思想為先導,建設以學生為本的模式,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學施教。讓學生發揮潛能,主動學習,自主探究,勇于質疑,善于拓展,大膽創新,切實改變低效或無效閱讀的狀況。同時,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建構學科知識體系過程中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努力形成符合農村學生實際且有個性化富有特色的展示課堂。在上好課外閱讀推薦課、方法指導課、作品欣賞課的同時,要高度重視閱讀交流課展示策略的有效和高效,激發出學生閱讀的興趣和閱讀的能力。
有效的課外閱讀可以豐富學生的生活,開拓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是鞏固學習成果,豐富知識的有效手段,更是增強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增加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邏輯性,讓學生的思維更敏捷,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為解決課外習慣差、數量少、興趣低、質量差的一系列問題,我們將閱讀匯報的展示環節、展示形式、展示手段作為突破口,來解決這些困擾我們的問題,為學生高質量閱讀搭建一個展示與交流的平臺。在實踐中我研究了一套適合農村小學的課外閱讀匯報課展示方法。
(1)整本書內容的考察與測評。可以從書的簡介、作者、人物、情節等入手。
(2)通過讀書筆記的積累,進行展示。根據年段特點,與課程標準要求相結合,低年級注重字詞句,中年級注重段的積累,高年級進行篇章的分析、人物分析、讀后感的積累。
(3)讀書小報的展示與交流:主要考察學生做小報的能力,從構圖美化,內容的選擇等方面去評價。
(4)低年級講故事比賽,悟清道理,續編故事,表演故事。(注意服裝道具的準備工作,主要從演的情節是否符合故事中的物形象去評價。)
(5)圖畫展示。更適合低中年級,低年級可以畫書中的人物,會根據圖畫講好故事,中年級可以畫連環畫,用優美的語言去描述圖中的人和事。
(6)中高年級分享優美段落。主要從這段的描寫方式、表達方式、構段方法去分享,從品詞析句中的角度去考察與評價。
(7)分享讀后感。低年級可以簡單寫幾句或一段話,中高年級要根據書的內容寫N篇讀后感,以讀促寫,讀寫結合。
(8)做好讀書記錄卡。適合所有年級,使學生讀書有計劃,每讀有收獲,形成積累的好習慣。
(9)人物評析。根據年段特點側重點不同,低年級說人物特點,明白學到的道理;中高年級要對人物進行細致的品評,從具體眾多的具體事例,綜合進行分析,考察學生讀書的深入程度。
(10)演好課本劇。考察學生對故事情節、人物特點的把握,通過表演考察學生對故事情況的理解,人物的拿捏,形象的分析,這是讀透的高境界。
(11)傳統藝術展示。例如歌曲,戲曲、小品、相聲、快版等形式。關于書中的內容或情節尋找相應的方式進行展示,考察學生讀書的拓展能力,傳承祖國經典藝術特色。
(12)好書推薦。可以教師推薦,也可以學生推薦,激發學生愛讀書,愿分享,激發讀書的成就感。
(13)班級展示交流的成果進行漂流。將成果分類整理歸檔,與平行班級進行交流欣賞,互相學習,互相借鑒,激發起讀書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