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超
在以往的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往往喜歡按部就班地為學生播放音樂錄音,再一遍遍的教唱,一堂課下來,不僅索然無味,而且難以增強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為此,教師應當創新教學方法,采用新的教學方式,使音樂課堂變得有聲有色。微課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手段,不僅資源豐富,而且內容新穎,十分符合現代教育的節奏。那么在實際教學中,該如何有效的應用微課提高音樂教學質量呢?
微課可用于新課導入中,能夠在課堂的一開始便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將精力投入到對新課的學習當中,給音樂課堂教學開一個好頭。所以音樂教師在開課之前要通過微課的方式來調動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熱情。微課導入相對于傳統的音樂導入而言,方式更加新穎,而且能夠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
比如在教學《粉刷匠》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在微課當中融入《我是一個粉刷匠》的動畫MV,視頻中,粉刷匠一邊開心的刷著墻,一邊快樂的唱著歌,不時還做著搞怪的動作,畫面十分有趣!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吸引了,隨著視頻的播放感受到粉刷匠對其工作的喜愛。接著,讓學生觀察視頻中的粉刷匠在粉刷的過程中遭遇到了什么事。(鼻子碰到了灰)“那么,可以用什么方法避免鼻子碰臟呢?”“戴帽子!”在對話當中,學生很快就被引入特定的情境當中,加深了對歌曲內容的理解。
微課導入能夠使音樂課堂的教學氛圍十分活躍。學生在音樂課堂上感到很快樂,對日后的音樂學習也容易形成一種期待的心理。觀看視頻的時候,小學生們能夠從視頻當中的內容去模仿不同的聲音,音樂學習的積極性也被充分的調動,而且能夠使音樂與四肢的協調更加和諧。進而達到興趣教學的效果。
小學音樂教學當中,教師應該把教學重點放在對學生音樂的感知能力的培養上,對音樂的感知能力既包括對音樂的鑒賞能力,還包括歌唱的能力。音樂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有目的地選擇一些比較符合他們的歌曲,以培養學生對歌曲的鑒賞能力,為他們日后的音樂學習打好一定的唱功基礎。將微課應用于歌曲教學中,能夠打破以往的教師示范教唱的模式,教學效果更佳,而且富有感染力。
教唱《國歌》為例,國歌作為中華民族之歌,教師一定要注意的是指導學生在演唱這首歌時,必須唱出恢弘的氣勢來。為此,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的作用,在課堂上播放國歌的作曲背景、樂譜,并播放與國歌有關的影片,讓學生們充分的了解國歌歷史,知道中華民族強大起來的過程。進而達到震撼心靈的教學效果。這樣一來,他們在正式學唱時,才能跟著微課視頻把國歌唱得非常有氣勢,富有生命力。而這些內容通過微課來完成,既減少了大量的課堂講授時間,而且其中富含豐富的教學資源。并且為學生展示起來十分方便快捷。學生在接受知識時也很能很快的吸收。而不僅僅停留在教師示范演唱的階段。
微課教唱能夠彌補音樂教師示范演唱不夠準確的弊端,而且豐富了教學資源。這些手段將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了出來,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身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將所演唱的曲目變得更加的精彩。微課教唱,不僅具有短小精悍的特色,又不會占用太多的教學時間,而且能夠在課堂上增強學生對歌曲情感的理解能力,進而達到更佳的教學效果。
音樂作為具有節奏特點的學科,無論是在鑒賞音樂還是在歌唱樂曲時,對節奏感的把握都是極其重要的,所以教師要有目的培養學生對音樂節奏的掌握能力。然而由于小學生的年齡階層比較低,對音樂節奏的掌握也并非是一朝一夕之間就能形成的,需是要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所以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對學生進行相對應的節奏訓練。具體如下:
比如基本節奏型與讀法:
1.×× | ××|| 讀作:咚咚咚咚(模仿心跳聲)
2.××讀作:嘀嗒(模仿秒針走動的聲音)
3.×××讀作:噠噠噠(模仿馬蹄聲)
4.×××讀作:咚咚咚(模仿敲門聲)
5.××××讀作:沙沙沙沙(模仿下小雨的聲音)
6.××· | ××·|| 讀作:嘀嘀嘀嘀(模仿汽車喇叭的聲音)
7.×·×讀作:知·了(模仿知了鳴叫的聲音)
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教師可以在微課視頻內容中把所要求掌握的節奏與生活相聯系,選擇一些學生熟悉的聲音,這樣在模仿過程中,學生的興趣才會一直高漲,課堂氣氛也非常活躍。多次反復練習后,那些復雜的節奏對他們來說也并非那么困難了。而且還可以看著微課視頻當中各種聲音去做相對應的模仿動作,教學更加生動形象。
微課的出現不僅解決了學生對節奏的把握不到位的難題,而且微課當中的圖文,能夠生動形象的反應出樂曲的節奏,學生也能夠更加迅速地把握音樂節奏的變化,進而對音樂學習的興趣也更加濃厚。學生對節奏的掌握能力會越來越高,對音樂學習的信心也會越來越強。
將微課應用于小學音樂教學當中,能夠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今時代在發展,教育教學方法也要順應時代的變化。微課的出現不僅打破了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而且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有效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教師應該不斷地研究微課的特點,努力發揮微課的優勢,不斷推動音樂教學的變革。使學生的音樂能力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