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方
(江西省清江中學 江西 樟樹 331211)
在傳統初中語文教學模式中,閱讀與寫作教學多數是以分開的方式進行,特別是寫作,大部分教師都只是每個星期安排一到兩節課堂進行講授,難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經過長期的實踐與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初中語文教學模式也得到了根本性的變革,當前,讀寫一體化教育模式已經在初中語文教學得到廣泛的運用,成為語文課程教學的一個新形式、新亮點,因此,提高讀寫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讓讀寫教育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成為當前初中語文教育工作者的一致目標。
對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意義新課程改革對語文教學的意義進行了重新定義,認為語文教學的目的是為其他課程學習奠定良好基礎,同時也是學生未來全面發展的重要基礎學科教育。在語文教學中,讀和寫是兩個十分重要的方面,在語文教育中都不能缺少。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就要做好閱讀與寫作的結合。首先,讀寫結合教育方式能夠通過閱讀和寫作的相互滲透促使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而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提高了寫作能力,也就意味著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其次,讀寫結合的教育方式會讓學生對語文學科教育的整體性和系統性進行充分的理解,通過讀寫結合,學生能夠清晰地感受到語文知識結構之間的互通性和可變性,從而促使學生將語文理論知識能力與實踐進行緊密結合,將語文知識轉變為能力,達到活學活用的目的。因此,讀寫結合教育方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需要采取措施深入地應用到語文教學過程中 。
2.1 堅持讀寫結合教育的原則。
2.1.1 “以寫定讀”的教育原則 。“以寫定讀”就是指在初中語文課程教學中,堅持“讀寫一體化教育”的教學觀念,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與寫作教學的要求,依據各類文體寫作的特點指導學生閱讀類似的課文篇目,并結合各類文體的不同寫作特點對讀寫的結合點進行明確,進而讓學生依據寫作任務進行閱讀的教學方法。“以寫定讀”教學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對各篇課文所屬的文體和寫作特點進行明確。(2)依據課文的文體特點對讀寫結合的點位進行確定,引導學生依據讀寫結合點體會課文的布局謀篇、立意選材以及語言表達等特點。(3)讓學生總結閱讀該課文后感想,結合自己的情感體驗與生活經歷進行寫作[1]。
2.1.2 “以讀促寫”的教育原則。“以讀促寫”就是指在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以整體感知為基礎,圍繞著讀寫的結合點進行寫作素材的積累,教會學生掌握寫作的技巧,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以讀促寫”教學原則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指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整體感知。(2)采取合理的方式對課文中的字詞組合等基礎知識進行處理。(3)把握讀寫教育的結合點,強化學生的閱讀水平。(4)引導學生對課文的寫作方法與技巧進行總結,以閱讀促進寫作,將閱讀教學從原來的“文本內容解讀型”轉變成為“讀寫技能掌握型”,進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2.1.3 “點點突破”的教育原則。“點點突破”就是指在初中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以單元作為讀寫的訓練點,將寫作訓練落實到每個單元的精讀課與略讀課中,結合課文的具體內容與文體特征,在某一個課時的閱讀教學中選擇一個讀寫的結合點重點進行寫作訓練,讓學生在日積月累的訓練中,獲得語感,以達到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目的。
2.2 將閱讀與實際寫作有效結合起來。寫作的過程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過程,同時也是學生知識輸出的過程,閱讀是學生攝取知識,進行知識積累的過程。想要通過閱讀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學生不僅要進行大量的閱讀,在閱讀之后還要不斷實踐。例如:學生讀了一篇很好的文章,這篇文章不僅主題鮮明而且結構巧妙,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吸收這篇文章的營養,學生應該擬一個題目,根據題目進行寫作,在寫作過程中將閱讀文章的結構框架運用到寫作中去,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同時也使學生的寫作技巧得到有效提升。
想要通過直接的閱讀而不將閱讀與練筆結合起來就提高寫作水平的想法是不切合實際的,因此,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一定要多讀、多練,將讀與練有效結合起來。
結語
新課程改革對初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時期初中語文教學的目的除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知識和素養以外,還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培養。閱讀和寫作時初中語文教學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將兩者進行結合開展語文教學活動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也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