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俊
(安徽省寧國市第一初級中學 安徽 寧國 242300)
從國際的角度來看,美國、英國、新加坡、日本以及韓國等發達國家率先在本國實行了教育信息化,通過科學的基礎教育信息化法扎戰略,在信息技術基礎設施、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數字化學習資源、信息化管理方法取得了顯著成就。從國內視角來看,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基礎教育信息化也在最近的十幾年間從無到有逐漸發展起來,雖然我國的基礎較信息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與發達國家相比,特別是與以美國為首的率先實施基礎教育信息化的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以美國作為參考,對比中美兩國的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戰略能夠為我國未來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戰略的制定與實施提供一些可以參考的東西。
2.1 中國的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在我國,教育信息化在近年逐漸受到高層重視,教育信息化也在近年被提升到國家發展戰略層面。教育部與2010年發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首次將“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獨立成章;2010年后,相應國家教育信息化戰略的各種政策逐步出臺,各種活動在各地有序開展。比如面向全國中小學的“校校通”“班班通”工程,以及面向農村地區的“農遠工程”等。雖然政策的出臺與活動的展開切實促進了我國的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但“基礎設施薄弱”、“共建共享水平低”、“區域發展不均衡”等問題依然突出,甚至比較嚴峻。
2.2 美國的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作為發達國家中率先開始實行教育信息化的國家,美國最早從1996年就開始制定有關國家信息教育化發展的規劃,1996年后每隔五年對規劃進行修改。因國家經濟科技的優勢,美國在基礎教育信息化上所取得發展比較顯著,綜合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水平在全球都處于領先水平。2001年頒布的《不讓一個孩子落伍》(No Child Left Behind)教學改革法案、2004年通過的《迎來美國教育的黃金時代:因特網、法律和學生如何變革教育期望》(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2004)法案以及2010年頒布的《變革美國教育:技術推動學習》(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2010)法案都可以看出每個時期美國在基礎教育信息化上的緊跟時代。
3.1 時代背景對比。從時間維度上看,美國的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戰略的制定處于信息技術潮流開始席卷全球的信息化時代初期,當時的美國政府意識到信息化應用于基礎教育的重要性,因此與1996年開始制定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戰略。我國制定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戰略并沒有一個十分明確的時間節點,2010年出臺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可以作為我國制定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戰略的一個里程碑,但2010年顯然已經是信息化發展比較靠后的年份。因此,從時代背景上講,中美兩國差異還是比較大的。
3.2 發展目標對比。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目標來看,我國的發展目標可以從文件《十年規劃》的“總體戰略”部分中歸納,即:“基本建成人人可以享有優質教育資源的信息化學習環境,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的信息化支撐服務體系,基本實現寬帶網絡的全面覆蓋,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顯著提高,信息技術與教育同和發展的水平顯著提高”。而美國在發展目標上則體現為以時間為維度的線性發展。美在NETP1996、NETP2000、NETP2004以及NETP2010四份法案中,發展目標從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建設(1996)到信息素培養(2000)到優化教育資源(2004)再到技術促進教育變革(2010)。中美相比,中國的發展目標多元而初步,美國的發展目標單一但都是建立在已有的發展基礎上。
3.3 發展任務對比。發展任務方面,我國在《十年規劃》中明確提出:“未來十年我國基礎教育信息化的發展任務是縮小基礎教育數字鴻溝。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規劃》中的相關內容總結起來可以歸納為三點:(1)縮小數字化差距;(2)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3)培養學生信息化環境下的學習能力。美國的發展任務則始終圍繞基礎設施、學習資源、信息技術教學、教師專業發展以及學生素養等方面。中美對比可以看出,中國在基礎教育信息化的發展任務上比較基礎,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最基本的幾個點即為發展任務;美國則比較深入,將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中后期需要注意的地方在工作上做到全面布局;但無論中美,都做到了基于本國國情來制定發展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