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鑫
(廣西南寧市英華學校 廣西 南寧 530221)
近些年來,素質教育在我國教育過程中逐漸重視起來,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成為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高中政治的教育著重體現的是對于青少年的精神觀念的引導,通過科學的教育理念來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思想道德體系,對他們的言行期待規范和約束作用,讓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和思維習慣。核心素養的培養是高中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在高中政治教學中,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正確的課堂教學策略。
政治核心素養不僅僅能夠有利于個人的良好發展,對于整個社會的進步也是一種積極的推動作用。政治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要素,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制意識和公共參與,這四個方面囊括了學生在道德素質、技能才干、技巧能力和法制觀念等方面。
1.1 政治認同。政治認同是人們在社會政治生活中產生的一種感情和意識上的歸屬感,它和人們的心理活動關系密切,因為人們在社會中活動總是需要一定的社會聯系來確定自己的身份。政治認同是理性精神、法制意識和公共參與的標識和靈魂,它影響著學生的成長方向。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要循序漸進,逐步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截至目標,讓學生形成對政治的高度認同感。
1.2 理性精神。理性精神是人們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理智、自主、反思等思維品質和行為特征。理性精神是形成政治認同、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的主觀要求。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初級階段,我們要把理性精神的教育理念融入課程教學之中。教學過程中不僅僅是對于問題的解決,更是關注對于活動的探究、學會提問,因此理性思考是高中學生需要具備的素養。
1.3 法治意識。法治意識是對法律和法治現象的認知和情感態度。如今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以及社會的現代化要求學生加強法治教育,這樣才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遵紀守法。
1.4 公共參與。公共參與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上講指的是公民參加投票選舉的活動,從廣義上講,指的是普通民眾主動參與社會決策和活動實施等。而政治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在生活中實現知行統一。
高中教學中,教師要在課堂中對學生進行科學的知道,引導他們學習、探索知識,并且將其轉化為自己能夠應用的財富。因此教師并不能夠直接為學生創造財富,而是能夠為社會培養出能夠創造財富的人。在素質教育的前提下,高中政治教學要讓學生產生學習欲望,引發他們的共鳴,從而讓學生們的情感得到升華。
2.1 注重提高學生學科的思維能力。人們的智能是多元的,包含多個方面,比如語言智能、數學邏輯智能、空間智能、音樂智能和運動智能等。這多個方面的智能相互影響,無法割裂和獨立存在,并且具有相同的重要性。按照這一理論,高中政治的核心素養的教育要從多個方面入手,對學生的情感、心理、適應能力、生存能力和綜合能力等進行培養,提高學生們的技能素質。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通過一定的思維案例來引導學生將思維運用其中,通過對案例的分析來實現各個方面的培養,感悟人生。激發學生的學習探討的興趣,進而培養他們的社會意識,對人生和社會做出更多的思考,不過教師在選擇案例的時候,要選擇和學生生活貼近、息息相關的案例,讓學生更有參與感。
2.2 通過問題對話添加情感素材。高中政治教學中,要保持整個課堂的深度和溫度。深度就是針對知識的講授來說,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由淺入深的傳授,對知識實現逐層遞進深化,讓學生能夠逐漸掌握理解,提高知識的挑戰性。而溫度就是針對情感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帶入教學情境來傳遞情感,保證所提問題和學生的生活貼近,引起學生們的共鳴。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教學素材進行分析總結,引發學生們的積極參與和探索,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最終掌握為人處世,實現情感的升華。問題對話由教師來引入和引導,學生們可以開展開放式的討論,在討論中對問題進行正確的分析和解答。在解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進一步的引導學生的外部體驗和理解,將自身感受用語言表達出來,升華自己的感情。
2.3 通過實踐練習引領思想政治教育。練習是對于教材知識的延伸,它不僅僅是通過一般的練習題來鞏固知識、鞏固教學觀點,還能夠通過練習來提高道德認知和覺悟。對于教師來說,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把握學生真是狀況,從生活實際入手,對每一堂課精心設計,將思想道德素質融入到學生感興趣的領域之中,這樣就可以起到不同的效果。
3.1 創設情境、啟發思維,構建生活化課堂。教師可以根據班級的情況,模擬一個微型的社會,并且成立學校、法院等等,然后讓學生來扮演不同的角色,上演一出情景劇。比如在課堂中講授民主監督時候,可以為學生設置一個情境,路邊攤販和城管執法人員的糾紛,執法人員將路邊攤掀掉,路人紛紛指責執法的野蠻,并且幫助收拾殘局。這樣的事例本身就能夠引發學生的共鳴,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扮演角色,體驗場景,引發他們的興趣,然后引導學生進行一步步的思索和追問。比如路人對執法人員的職責是在行使什么權利。并且對于路邊攤販的行為進行分析,一方面路人在行使公民的監督權,另一方面,攤販屬于違法經營不利于城市的管理和發展,因此公民要具有法律意識和公民意識,并且要積極的配合政府管理。不過城管執法人員的行為也應該受到嚴厲批評和指責,作為執法人員,應該依法行使權力,不應暴力執法。通過現實中常見的事例來向學生傳遞一定的法律知識,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并且引導學生辯證的看待社會現象,做到權利和義務的統一,做遵紀守法的公民。
3.2 走出課堂,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政治生活??梢怨膭顚W生做出課堂,走進社區,體會身邊的自治??梢詭ьI學生走進身邊的社區中,讓學生們了解、體驗自治。同時讓學生們找出活動中對于社區居民自治的一些錯誤行為,讓學生和社區干部互動,運用當地居民委員會的資源,鼓勵學生走進民主管理,共同創建文明社區。最后,引導學生就社區自治提出自己的建議,讓學生們能夠將理論應用于實踐,增強自己的公民意識。
作為高中政治教師要時刻保持自己對政治的敏感和前瞻性,為學生帶去生動的政治教育課程。不要固守傳統的教學方式,要積極的運用新媒體技術,為學生帶去生動形象的課程教學。比如通過視頻播放,讓學生能夠真切的體會到視頻中所要傳達的感情,引導學生們深層次的討論,讓學生從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層面。
小結
在高中政治課程改革中,打造活動型課堂就是要服務學生,努力提升學生的成長體驗,培養他們的政治核心素質。要以核心素養為框架,將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融入課堂教學中,形成有機整體,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思想政治。這對于學生未來的成長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結合素材內容,設計教學案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