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愛萍
(河南省許昌市南關村小學 河南 許昌 461000)
課堂評價是課程改革的核心教育理念之一,它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發展的重要環節,是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地位,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有效手段。那么,語文課堂上怎樣評價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與精神成長,才能真正實現評價的有效性呢?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語文教學實踐,淺談自己的看法。
語文課程標準建議,教師的課堂評價,要盡量以鼓勵、表揚為主,多采用激勵性的評語,從正面對學生加以引導。但這并不表明,課堂上都必須是這類夸贊式的評價語言。教師的評價要因人施言,針對學生不同的個性特點和學習能力,學習狀態等,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很好”、“非常好”、“棒極了”等成了時下教師課堂評價的流行語。但是這樣的評價很含糊,“好在哪”?并沒有幾個學生能領悟得到。
真實的課堂評價,需要教師關注課堂上學生學習語文的狀態,給予實事求是的分析,恰如其分的描述;真實的課堂評價,是充分尊重學生的見解和感悟,但并不隱瞞學生的錯誤,而是對學生出現的錯誤進行有效的價值引導,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信服。當學生回答問題精彩的時候,教師的評價語言,也不能流于表層,一味地以“不錯”“你談得很精彩”等一言以概之,要結合當時的語言環境,指出學生的發言具體精彩在何處。這樣,學生才能獲得真實的感受和真切的體驗,有助于學生的進步。
執教《索溪峪的“野”》一課,在引導學生交流索溪峪在探討索溪峪不同的“野”的表現時,一學生站起來說:“我喜歡索溪峪的山那種隨心所欲與不拘一格。你瞧,它直插云天,敢對白云;橫攔綠水,敢弄倩影;它亭亭玉立,脈脈含情。大自然賦予了索溪峪“野”的本性,自然灑脫的品性,我愿做一個‘野’的我。”我說:“你展示了一個善于運用課文語言的‘我’,一個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的‘我’。這樣的評價,準確地對學生回答出色之處給予肯定,尊重了學生的感悟與理解。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動心的深處。”語文學習活動中,學生是一群有個性的、生動活潑的、充滿生命活力的獨特個體,并且每個人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生活經驗、生命體驗、情感世界,一個沒有真情的教師,一次沒有真情的評價,如何能讓學生感到教師的期待?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享受語文學習的樂趣?因此,語文課堂呼喚著教師的真情評價,要把對學生的拳拳愛心,用富有激情的語言,充滿期待的眼神,悄悄豎起的大拇指,用一個會心的微笑,一次溫柔的撫摸等不同的方式展現出來,這樣的課堂評價才是從教師心靈深處流溢出來的,才會喚起學生的傾情投入。
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課,我讓學生談一談自己是如何看待巴迪父母的評價的。我請了一個平時很內向的男孩子來說,他怯怯地站起來開始講述,他的聲音很小,但談得很好。這時,教室里響起了掌聲。我走到他身邊,撫摸著他的頭,親切地對他說:“你知道,同學們的掌聲在對你說什么嗎?”男孩激動地說:“是對我的鼓勵,讓我勇敢一些,別緊張!”“真了不起,你明白了大家對你的期待!”我轉向學生,大聲說:“同學們,讓我們再次為張帥同學超越自我的表現鼓掌!”這樣的評價,關注了學生作為生命個體的存在狀態及情感需求,對學生而言,何嘗不是一種極具激勵性的幸福體驗呢?這一節課,這個男孩上課特別投入,幾次主動舉手發言。
語文教學是師生之間的交往活動,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作為交往的一個渠道,作為對話的一種方式,評價呼喚著平等和溝通。“讓被評價者最大限度地接受評價結果,就是評價最大的效益。”為此,應強調評價過程中評價主體之間的相互協商、溝通、理解和讓步。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改變評價“裁判者”、“控制者”的形象,成為一個交換意見的“參加者”、“合作者”、“指導者”。不要急于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給學生機會,傾聽學生的解釋。
教學《觀潮》一課,一個學生讀完“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這個片斷后,我沒有急于對他的朗讀作出評價,而是引導學生自我評價:“你覺得自己讀得怎么樣?”他靦腆地笑了一下,說:“讀得比較流利,只是聲音較小。”“能不能再試一次?”他又試讀了一遍,我又問:“你覺得這次讀得好些了嗎?”“比前一次要好,只是感覺速度慢了些,沒有把潮來時候的那種壯觀氣勢讀出來。”“有沒有信心再試試?”“有!”他大聲答道。果然,這次,他讀得鏗鏘有力,聲情并茂,贏得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這樣,使評價走向了互動,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建構。
評價是為了讓學生在現有基礎上獲得更大的發展,讓學生學會更多的學習策略,因此,評價不但要注重對結果進行評價,更要注重對過程的評價,教師不能用簡單的“對”或“錯”,“好”與“差”來評價學生,要善于展開具體的描述,寓引導、點撥于評價中,給學生思維方法的啟發。
教學《月光曲》時,我請一位學生讀書,她讀得很好,我夸獎說:“真棒,棒在她把“幽靜”這個詞讀懂了。讓我們一起輕輕地讀讀這個句子,讀出這個句子的意境。”“讀書就要這樣,要眼到、心到、口到,要抓住關鍵的詞句思考。”當有學生發言說:“我從‘斷斷續續’這個詞能看出這個女孩子對這首曲子不是非常熟練。但她非常喜歡這首曲子,彈得不熟練還要繼續彈。”。我高興地說:“來,握握手,你的這個發現是一般人發現不了的。讀書就應該像這位同學這樣,通過詞句去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樣的評價,不僅肯定了學生富有創意,富有個性的思考方法,又給全體學生一種語文學習方法的啟示。
語文是最具形象性、情感性的課程。因此,作為語文教師,要設法讓自己的評價語文變得幽默、生動起來,使學生從中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審美樂趣,從而獲得思想啟迪。
上《釣魚的啟示》一課,一學生讀釣魚的過程磕磕絆絆的,讀不順暢。我說:“第一次釣魚吧!準備工作不夠,這么磨磨蹭蹭的,魚早就跑光啰!”學生不好意思地笑了。我語重心長地對他說:“所以,做任何事之前都得做好充足的準備。現在看看別人是怎么釣的吧!”我又請了另一位學生讀,她讀得非常好,我夸獎說:“真好,你是個釣魚高手啊?”接著,我再次找到剛才讀不好的那位同學,讓他再次讀,他有了有明顯進步。我笑著對他說:“偷學的本領不錯呀!善于向身邊的人學習是一個難得的優點,給你頒發一個博采眾長獎。這樣,在學生開心的笑聲后,再一次掀起了課堂學習的高潮,激發了學生閱讀、表達與交流的欲望,課堂學習效果生動而高效。
精彩的語文課堂評價,會喚醒學生語文學習的自信,會點燃學生熱愛語文的火種,會催生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精彩的語文課堂評價需要教師把情感、個性等難以量化的部分置于視野之內,需要教師深厚的語言功底,機智的教學品質,只有這樣,才能建構屬于自己的課堂評價藝術,真正有效發揮評價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