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華
(河北省遷安市蔡園鎮蔡園中心完全小學 河北 遷安 064400)
數學課改發展的快速變化,使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這一理念很好地融合了新課改的要求,順應了素質教育及核心素養教育之理念要求。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已經把傳統的講練考授課模式推下了教育發展的舞臺,這種模式早已不能給現代的學生帶來素養及能力的優化發展。所以說我們數學授課教師在教學設計及實施中,必須勇于創新和探究數學教學新策略,堅持以數學新理念為導向,以學生素養提升為本的基調,注重培養學生們的專業邏輯數學思維和創新數學能力,提升學生們的數學專業核心素養。同時,多措并舉,努力構建智慧型、融合型數學學習氛圍,激活小學生數學思維品質,從而開展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為數學教學有效性的落實提供保障和支撐。本文就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方面結合具體課例談自己的點滴啟示。
長期以來我們的數學教學模式大部分都是講授制,教師的精講與學生的苦學自成一體,知識獲得是灌輸制、記憶制。這種教學模式嚴重束縛了學生數學思維及數學素養的發展,學生的自覺性學習幾乎不存在,課堂教學質量也很不好,學生只會做簡單直接性的題目,不會分析和思路發散。為了改變這種教學狀態,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實踐活動的內容,鼓勵學生通過親身的實踐活動,來探索、發現、發現數學本真知識。比如,在講冀教版《室外測量》一課的教學時,教師組織學生去校園小超市進行測量活動,教師先讓學生用步丈量超市的長和寬,鼓勵學生們自己先估算小超市的長和寬;然后在讓學生們自由結組,組內成員分別是觀察者、操作者、記錄者、評價者,操作者用卷尺分別測量小超市的長度和寬度,觀察者報數,記錄者記下數字,評價者負責監督指導方法對錯及技巧等。同學們相互轉換角色,由觀察者變成操作者,再由操作者變成觀察者,再變成記錄者或評價者,每個學生每種角色都用心對待。最后,教師讓學生們把測量數據和用步丈量的數據進行比較,看看估算的是否準確。通過這種實踐活動,小學生們加深了對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的理解和記憶,并且還學會了估算,學會了用工具測量長度。由此可見,教師要盡量多給學生創造實踐的機會,從而發揮出學生的數學實踐主動性,確保數學課堂有效性的全面落實。
小學生與生俱來的天性活潑、好動,注意力集中困難,對自感新奇有趣的事物好奇感強烈。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客觀認識學生的這些課堂上的非智力元素,在數學課程實施中采用游戲活動方式,利用小學生喜歡的游戲形式進行教學,利用趣味性、操作簡單的游戲來吸引小學生的數學專注力,激活小學生數學應感思維,讓數學知識的學習不再難懂。比如,在講冀教版小學數學《24點游戲》時,教師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組4個人,每人任意抽一張撲克牌,四人一起亮牌,按照所抓牌上點數設計運算方法,規則是一張牌上的點數只能用上一次,J、Q、K這幾種牌則表示對應的數字,然后4人比賽,看誰先算出得數24,誰寫的算式多,每寫出一組得數計10分,對寫得多或寫出不同算式的同學提出表揚。同學們寫出了9-4+13+6=24、3×4+2×6=24等一系列算式。教師利用小學生們經常玩的撲克牌設置游戲互動環節,讓學生們在游戲體驗中來領悟運算的技巧及多樣性,讓學生在“玩”中體會數學,在學數學中“玩”,讓數學課堂真正成了小學生探究知識獲取能力的陣地,以此促進學生數學價值取向與數學觀的發展。

總而言之,有效性的教學就是讓小學生在課堂上學到可用的有實踐意義的知識。小學數學是極富應用性的生活化、工程化課程,因此,作為數學教師就應該避開應試與定勢觀念的干擾,從多個側面實施教學,挖掘多種教學資源及平臺,尋找最佳的教學方案,充分展示數學數學課堂的魅力,讓數學課程得到最大化效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