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孝
(青海省大通縣極樂鄉(xiāng)中心學校 青海 大通 810100)
低年級的教學主要以識字教學為主,更多的是學習字詞,認識生字,積累字詞。如何讓識字教學與閱讀、寫作教學相互輝映,使學生的讀、說、寫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是我們在教學中需要努力的。
在低年級進行寫作教學,讓一群孩子有話說、能說、會說,對于我們低年級的教師來說,是一份責任,也是一份樂事,因為他們的積累是有限的,詞語的運用也是很單一的,作為語文教學的重點,教師只有轉移目標,而進行相似的訓練,在日常的教學中,注重字——詞——句——段——篇的練習,讓學生在有趣的教學中學到系統(tǒng)的學習方法,使無形變?yōu)橛行危邳c滴中積累寫作的方式方法。
注重平時的常規(guī)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找重點詞語,再理解的 基礎上,完成寫話。引導學生從所學課文的內容與情感點中得到啟發(fā),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社會經(jīng)驗,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達到讀寫的有機融合。如學習了《丑小鴨》后,學生可以談自己的感受,說自己的觀點,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在課堂上讓學生去演丑小鴨,真正感受丑小鴨的內心世界,同時也說出自己的想法,課后讓學生動筆去寫一寫,使教學能的到延伸,使讀寫達到合一。
課文的表達特點不同,讀寫結合點自然有別。例如有些課文中的片斷,或是屬總起分述段,或是屬分述總結段,或是空間敘述請楚,或是細節(jié)描寫形象……像這樣在寫法上獨具特點的片斷,就可以作為讀寫結合的“點”進行語言訓練。如教學《恐龍的 滅絕》時,引導學生抓住作者從整體到部分的順序描寫恐龍滅絕的原因,,向學生滲透按順序閱讀的方法。再如在學習了《日月潭》后,學生可以從中領悟到許多表達的方法:課文的結構安排,抓住日月潭位置、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文章使用說明方法……低年級的 孩子對于理解表達方法有些難度,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方法,讓他們自己去看、去觀察,在課堂上加入多種教學方法,如畫圖演示法、方位指示法、小組競賽共同參與,使空洞的教學變得有趣,還可以布置課后練習,寫一寫家鄉(xiāng),說一說家鄉(xiāng),按照所學的寫作方法,表達方式進行訓練。
課文語言優(yōu)美,語匯豐富,教師更應引導學生將所學詞句加以積累應用,及時轉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素材。如二年級下冊教材《葡萄溝》一文的排比句“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掛在綠葉底下,有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五光十色,美麗極了。”句子結構嚴謹,可以安排仿寫句子的練習。
課后的練習是為了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學習課文最精彩之處。在設計上與課文緊密結合,我們應抓住這一點開展口語交際與書面語表達的實踐活動,實現(xiàn)聽、讀、說、寫的結合,從而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能力。如二年級下冊《找春天》課后練習中安排了一個小練筆:“春天就在我們的身邊,讓 我們一起拿起手中的 筆,記下春天的點滴吧!” 像這樣的練習,在新教材語文課后練習中安排了許多次,因此,教學時要扣住課后練習中的表達(說、寫)訓練,設計讀寫結合點。
5.抓“單元主題”
課文雖然可以作為讀寫結合的載體,但其主要方面還是閱讀。因此,讀寫結合點的確定應與單元閱讀訓練的重點一致。現(xiàn)行新教材特別注意閱讀教學和習作的結合,每一單元課文內容的安排都和習作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或主題相同,或對某一篇課文內容加以深化。如: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課文《泉水》、《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我不是最弱小的》,相應的這一單元的口語交際和習作要求為:說身邊的好人好事,寫身邊的助人為樂。這就要求我們在確定某一篇課文的讀寫結合點時,與單元主題一致,以生活為主線,讓學生充分的感知、體驗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用真實的筆觸表現(xiàn)生活,表現(xiàn)自我。這樣就能相得益彰,發(fā)揮整體作用,促進語文能力的全面提高語文作為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讓學生在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tǒng)和完整之外,還要學會實踐。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在實踐中提高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