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飛
(遼寧省鐵嶺市銀州區第十八小學 遼寧 鐵嶺 112000)
回首五年來的課改路程,我們挖掘孩子的潛能,拓展他們的思維,使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孩子們在展示知識的同時,也快樂的學習知識。身處教學一線的我們,把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落到實處,做出了不懈努力。
1.1 小組建設。從秧田式座位改變為學習小組,把全班分為六個小組,并安排有能力的學生座為組長和副組長,有效地發揮了兵教兵,兵練兵的管理模式,增強了團結合作意識。集體榮譽感在增強,互相幫助都已經成習慣,在每節課上都有明顯地體現,特別是在獨學基礎上的對學和群學的時候。學會的學生可以向其他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還可以幫助潛能生學習,做到了一舉多得。
1.2 課堂變化。
①教師從過去的知識的傳授者變成了課堂教學的策劃者。教師不只是講授知識,灌輸知識,而是成為朋友,變成了知識的交流伙伴。教師要講重點,講難點,要講孩子們講不到的知識點。現在我們經常站的位置不是講臺的正中,而是站在孩子們的旁邊或是他們的中間。
②過去都是老師一言堂,學生有沒有聽講,聽沒聽懂,只有在考試時才會發覺;現在的孩子們發言的非常積極,不懂就問,爭論搶答,質疑解惑,在課堂上明顯的體現出來,相較于以往的教學模式,孩子們的思維更加活躍了,他們表達的欲望明顯增強,表達能力明顯提高。哪些不敢說話的學生,也通過一次次的展示增強了自信,課堂學習氛圍濃厚。
③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變成了課堂的主人,他們用自己掌握的預習方法以小組為單位,一個個小老師走上了本屬于老師的講臺。以小學一年級語文識字為例學生可以在組長的安排下,有秩序地講生字的平翹舌,字的偏旁,組詞,巧記……遇到難題的時候可以請教大家幫忙。這樣一來課堂的氣氛不一樣了,孩子們知道注意聽講,糾錯和搶答。聲音一次比一次洪亮,發言的次數一次比一次多。
2.1 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的實質是尊重、關心和牽掛。一年級開始我就進行課改,關注每一個孩子優點和不足,傾聽他們在每一節課的發言,關心他們的生活。從課堂評價開始,讓孩子們知道評價標準,更好的去關注每一位學生的課堂表現。我們從聲音洪亮、搶而有序、注意傾聽、準確站位、不用口語、肢體語言、語速適中表情自然、脫稿展示、條理清楚開始。
2.2 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我們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段愉悅的積極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語文課中在教學生字部分時,加入了趣味游戲識字。為了使學生更加喜歡學習,我們還創編了課堂展示歌,使課堂展示順利進行,增加了學習生活體驗。
2.3 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教育即“人學”(指向精神的),我們不僅挖掘和展示教學中的各種道德因素,還要積極關注和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各種道德表現和道德發展,從而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幫助學生建立愛心、同情心、責任心。例如:搶而有序的發言。這里可以是優秀生讓中等生,中等生讓潛能生,會讓就表揚,甚至要表獎,比發言或搶著發言的表揚更多;如果遇到數學難題或是比較難的生字詞的解析,中間不要停頓,這樣就要看教師的把控,表揚每組的組長積極發言迎難而上,這時也是每組的優秀生展示的時候;這樣即養成了互相謙讓的好品質,又能上好每一節課。
課改之初的同仁不支持,家長不支持到現在成果分享,從遠到而來的廣東和云南教師同仁的學習交流,近到省內市縣區的教師來校觀摩學習。從質疑到喝彩我們更加堅定信心把課改之路走下去永不懈怠。談及廣東老師來校交流學習后,我對上課時的每一個環節更為注重。如他們以學廣東話,用粵語學說自己的名字,激發孩子們每一顆好奇的心。為原本不熟悉的他們互動起來,課堂精彩紛呈。廣東老師在上體驗課時,他們激情萬丈的教學精神讓我折服。課堂上的獎勵和鼓勵更讓孩子們有個發言的積極性,使課堂不斷出現高潮。更讓我感動的是一位廣東的英語老師,更是回到廣東后郵寄了許多廣東特產給孩子們,并一定囑咐我讓孩子們好好學習英語,以后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沒有想到在短短的幾天的接觸中,孩子們的精彩表現給廣東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后的課改之路還很長,我將繼續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為全面提升學生的水平,繼續探索,努力下去。最后用著名的教師李鎮西曾經說過的一句話鼓勵自己。教師“首先是認清自己的教育活動的目標,不是一張張的成績單,不是一堆分數,不是高一級學校的錄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開創事業的人才”,我會以此為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