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艷
(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南師附中宿遷分校 江蘇 宿遷 223800)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將理論知識的講授和活動實踐有機結合的方式實現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進一步拓展語文課堂活動的類型,實現更加豐富、有效的教學目標。在吸引學生積極參與的過程中,讓學生通過體驗式的學習對于小學語文這門學科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促進小學生的健康成長發展。傳統的理論灌輸的講授方式不利于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學生一方面需要掌握基礎的知識點,另一方面也要不斷應用這些知識點。在一系列的課堂內外活動中,要讓學生去體驗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揣摩知識的具體應用以及在現實生活中會產生的效果與作用。只有親身體驗的學習才更富有價值,也更能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所以,進一步創新設計課堂教學活動,將課堂教學活動不斷拓展并向課外延伸,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是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努力方向。
拓展小學語文課堂活動內容,首先需要緊密貼合課堂教學的主題來設計教學活動。由于課堂教學內容有限,教師在完成課堂學習內容的過程中,要高效利用時間,在理論講授和實踐活動等時間分配及巧妙結合方面,做到自然靈活,融為一體,促進學生的積極參與,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比如,學習《吃水不忘挖井人》一文后,為了加強感恩教育效果,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教師可以結合課堂內容開展“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同學”的主題活動。此活動要求學生對父母、朋友等在生活中的點滴進行仔細的回憶和思考,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回想自己現實生活中值得感恩的那些點,通過分享的方式進行交流,使感恩的情懷得到進一步的激發和擴散,促進學生對于主題內容學習的深化理解和感悟。所以,課堂教學活動內容的設計一方面為了促進學生對于主題內容的理解和學習掌握,另一方面也可將主題內容的理解進一步引向深入,促進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并從中掌握知識經驗和學會做人的道理,可以指導學生的現實生活,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實踐中,閱讀是非常重要的方面,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閱讀實踐活動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科學習的興趣,也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閱讀一般主要包括在課上通過閱讀課文來完成知識理解和吸收,然而單靠課文的閱讀,范圍相對狹小,我們還需要進一步拓展課堂閱讀的范圍,讓課堂閱讀向課下延展,不斷拓寬學生的閱讀范圍和閱讀視野。教師要注重引導和啟發,要加強學生的閱讀興趣建設工作。
閱讀的效果不是一天兩天顯現出來的,只有建立起對于閱讀的持久的興趣,學生才能在日積月累之中感受到自身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這樣的提高是一種量的積累向質的轉化的過程。在小學階段,學生通過持續的閱讀和自己的努力,能夠不斷提升自我的力量感,獲得自信。所以,教師可以由課堂之內的課文學習,拓展到向學生推薦相關的課外讀物。讓學生擴大閱讀的范圍,使其能夠在教師的引導和啟發下主動、自覺地進行課外閱讀。教師也可以發揮自身的榜樣帶頭作用。在課上分享自己的一些閱讀體會,給學生推薦適合他們的書籍,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調動他們的內在閱讀熱情。
將課堂學習活動向課外延展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主渠道的作用。教師可以從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角度完成此項工作,并進一步提升課堂學習活動的有效性。學生有著很強的好奇心,正是由于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給了教師更多引導和培養他們的機會,讓學生能夠帶著疑問,通過課外閱讀的方式滿足自己的愿望。
所以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外閱讀的教學和引導工作,可以更好地豐富課堂教學的效果,提升現有的教學質量。當前在素質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過程中,教師們也需要在了解學生學情方面融合各種渠道,充分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了解學生在生活中的興趣偏好,這樣才能在引導教育方面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有針對性地提高教育引導的效果。
總之,在不斷深化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工作的過程中,我們要不斷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理念應用在教學實踐中。要不斷拓展課堂教學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創新思想方法,讓學生通過積極參與在現實生活中的實踐,將語文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向技能和智慧轉化,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水平,促進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認同,增強語文學習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