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會英
(河北省三河市黃土莊鎮西小汪小學 河北 三河 065200)
1.1 結合教材內容,陶冶愛國情操。語文學科思想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有幫助學生學習怎樣做人,如何提升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等內容。現行小學語文教材圖文并茂,內容豐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于課文的內在思想性要隨時進行深究,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將學生的學習技能進行提高,并提高其綜合素質。
1.2 將教師的教學素質進行提高。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導師,仿佛如人生路上的一盞照明燈一樣,為學生指明學習與前進的方向,其引導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教師要首先將自身的教學素質進行提高,對于進行德育的教學要求可以進行滿足,良好的推動小學生學生對德育教育的學習。
另一方面,教師應規范課程的教學內容,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當學生對道德與法制知識的課程學習出現困惑時,教師應運用自身扎實的德育基礎知識來幫助其解決問題。使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讓學生明白做事,做人的道理。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切勿一味的墨守成規,根據時代的進步將理念進行及時的更新。促進與幫助德育教學的更新與進步。
另外,要想將學生的思想觀念從根本上進行推動,努力提升教師自身的綜合教學素質才是關鍵。在日常教學當中,教師應將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進行明確,使學生的道德品質進行提高,使學生對我國法律法制有明確的認識,只有人人遵法守紀,才能促進社會和諧與穩定的發展。所以,學生的學習成果,受教師資深素質高低的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因此,教師對于教學模式及教學內容的研究,要遠遠不絕于表面,挖掘其內在更深層次的內容,來提高自身的教學綜合素質水平。以此推動小學德育教育的進步。
1.3 大力開展相關的課外活動。在日常的小學課堂教學當中要想對德育教育進行有效的滲透,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就不能一味地進行灌輸理論教學,對于小學德育教育的教學,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出發。推陳出新,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創新出適宜學生的課程教學。來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激發,例如可以通過課外活動的開展來進行,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提高學生在德育教育中的參與度,學生能夠由被動轉為積極主動地學習,達到教學的本質目的。
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在開展與德育教育有關的活動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明白活動的重要性與目的,并朝著目標進行前進與探索在活動當中。使學生可以深刻的感受到德育的嚴肅性,權威性在活動中。可以通過實踐演練,講座等活動的開展來幫助學生及時的掌握與了解道德與法治知識,將學生的德育意識進行增強,還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了解德育的內容,激發學生對道德問題的探究與思考。
1.4 對于學生的情感觀念進行培養。為了進一步提高小學德育教育的教學效果,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觀念。對于學生的法律意識等進行良好的樹立,教師要對小學教材內容進行深入與細致的梳理以課本內容為主題,立足于德育教育課堂教材之上。教師要幫助學生在學習理解德育知識的同時,借助感情教育幫助學生理解與明確法律基礎及道德標準,提高學生的德育意識與學生的綜合素質。
本文針對大部分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特點進行了研究,并依據實際情況提出了相關的意見及建議,確定其方向。在小學德育教育的教學當中,教師要通過相關課外活動的開展,以此來增強學生對德育知識的掌握與理解。同時,教師還要對自身的教學素質,綜合素質等不斷的進行提高,希望可以對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起到推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