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立珍
(江蘇省泗陽縣臨河小學 江蘇 泗陽 223700)
當前,我國在小學階段就已經普遍開設了英語課程,并且根據學習曲線而言,小學英語是學生英語學習生涯的開端,同時也是最重要的時期。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學的開展得到了一定的激發,但是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重視程度不足,雖然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在小學階段引入了英語課程,但是從學校及教師的層面來說,并沒有給予真正的重視,且小學英語教師的專業化程度也較初中及高中英語教師有較大差距。在教學目標、教學態度上也沒有對英語課程進行深入的研究和目標的明確,只作為一種英語啟蒙教育的興趣引導,反而讓學生對英語課程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教學也收效甚微。其次,教學模式較為落后,由于學校及教師的不重視,導致很多小學英語教師也失去對英語教學的興趣,在教學態度上較為隨意和散漫,沒有認真研究該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和英語學習的重難點問題,教學模式一成不變,傳統保守,進行“填鴨式”教學,最終導致學生對于英語學習處在被動接受的地位,對英語學習興趣了了。與此同時,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被動式接受的教學方式無法激發他們的課堂熱情,而英語又是需要溝通和交流的學科,所以最終會讓師生之間形成溝通障礙,進一步阻礙了英語語言的學習和提高。
學生做到課前預習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學生通過對新課內容的自主化解讀,能在學習上獲得多方面的收益:一是學生會在梳理新知的過程中建立對課本內容的初步印象,便于在后續課堂階段實現知識點的二次強化;二是在預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可避免地會對新知識產生一些疑問,而疑問是個人思考的開端,因此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也能在預習中獲得鍛煉;另外,一旦學生帶著求解問題的心態去聽課,在聽講的時候往往會更加專注,思維也會更加活躍,也更能跟上課堂教學的節奏。因此預習是在課前階段實踐“讓學引思”教學理念的重要途徑。對于自主學習能力尚在發展過程中的小學生來說,教師的科學引導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師可以采用布置課前預習任務的形式幫助逐步形成課前預習的學習習慣,同時教授給學生科學的預習方法,讓學生感受到課前預習并非難事,從而更加積極地完成預習任務或自主預習。
在進行英語教學時,教師要做好榜樣,要具有一種良好的敬業精神,以一種獨特的授課方式吸引學生的眼球,課堂上積極提出問題,讓學生自主思考;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同學,不能因為某個學生學習差而忽視他。課下及時輔導那些學習能力不足的學生,多和他們溝通,找出問題出現在哪里,加強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保持關系融洽,讓學生真正喜歡上英語。對于教學過程中出現的重難點,要耐心指導學生,一遍聽不懂,就多講幾遍,直到學生掌握為止,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真諦,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
合作學習的模式,在現代的教學中,非常常見的一種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們快速的,互相之間相互認識、了解、交流,并互相之間進行幫助,讓整個課堂的學習氛圍,變得更加的和諧更加的民主,對于學生的自我意識的形成,以及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相比較于傳統而教學模式,教師不再對學生進行,單純的知識的灌輸,讓學生在更多大熱時候,開始處于主動者的地位,而在這一整個合作的教學模式下,老師將會充當指導者、參與者以及講授這的角色,讓學生和教師間的交流,變得更加的平等,同時這種教學模式,對于學生的個體意識的建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整個的合作模式下的學習中,學生參與學習的機會變得平等,讓學生與學生之間建立一種,友好互助的關系,讓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充分的展示自己,同時在這一過程中,老師將在最大的程度上,將每一個學生的潛力,以及特點都挖掘出來,讓全體的學生都能夠,參與進這一發展性的教學之中。
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情境下的教學能給學生展示更加豐富的內容,讓他們通過看、聽、說等方式進行學習,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把多媒體運用到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知識,讓他們在直觀情境下學習英語課文,快速掌握課文中單詞和句型的使用情境,提高英語運用能力。
完善有效的課堂評價體系是英語教育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通過教學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和成功,認識自己,在不斷地自我肯定中建立自信,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發展。每節課之后,對課堂表現情況,比如學生的回答問題情況、學生的聽課習慣、讀課文情況、比賽等活動,給予及時的評價,在班級墻壁上專門辟出一塊地方,貼上學生評價的星星榜,給孩子們畫上星星,三顆星星就可以兌換成一張小笑臉,以資鼓勵。孩子們很喜歡這樣的評價方式,一個學期下來,他們一直努力的積攢笑臉,孩子們樂此不疲。
總之,小學英語課堂本就充滿活力,而小學英語高效課堂的建立是一個龐大的工程,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才能趨于完善。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要求教師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其次運用合作學習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最后完善有效的課堂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