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玲
(吉林省柳河縣長青小學 吉林 柳河 135300)
《荀子·修身》言“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文明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古至今,源遠流長。對一個社會來說,它是一種文化;對一個人來說,它是一個人的個性氣質、道德水平、文化修養、審美情趣和交際能力等的外在表現。做任何事情,先學會做人!讓文明禮儀進校園,在學生中深入開展“說文明話、做文明事、當文明人”主題教育活動,對進一步普及文明禮儀知識,規范文明禮儀行為,提升文明禮儀意識,是小學生德育工作的一項至關重要的內容。讓文明禮儀之花開遍校園,香飄班級,讓師生浸潤在文明禮儀的芳香里。
禮是修己、待人、接物的根本原則,以“說文明話、做文明事、當文明人”為載體,在學生中開展文明禮儀教育,大力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文明禮儀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引導作用。
柳河縣長青小學六年一班現有學生47名,學生中多為獨生子女,不少家長望子成龍,嬌慣寵溺,淡化以至放棄了對孩子的文明禮儀教育。因此,在班級或校園里經常會出現一些不良行為舉止。課間擁擠也包含了諸多不安全因素;食堂就餐,隨意丟棄垃圾,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勞動。這些不良行為習慣的形成,對一個小學生的正常成長是極為不利的,應當引起家庭、學校和社會的高度重視和關注。因此,加強學生文明禮儀教育,迫在眉睫,勢在必行。
文明禮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這次文明禮儀教育活動,以“說文明話、做文明事、當文明人”為主題,以服務學生主體健康發展為目標,引導廣大學生增長禮儀知識,提高文明意識,遵守道德規范,營造文明禮儀教育常態化的良好氛圍,促進學生們養成好習慣、形成好品格、傳承好傳統。
為了更好的開展文明禮儀教育實踐活動,結合我班及校實際,特研究設計以下實踐內容:
4.1 開展文明禮儀啟動儀式。通過開展“說文明話、做文明事、當文明人”活動的啟動儀式,在全班師生間廣泛宣傳、踐行文明禮儀行為,努力營造師生互動、相互影響、相互監督、相互促進的良好氛圍。
4.2 創建文明禮儀校園文化。利用宣傳欄張貼海報、班級板報等方式進行大力宣傳,從視覺上讓學生們感受到文明禮儀已經充滿校園的每一個角落。
4.3 踐行文明禮儀規章制度。把“說文明話、做文明事、當文明人”這一活動充分與《小學生守則》《小學生行為規范》相結合,要求學生熟讀牢記,了然于胸,通過思想上的引導,日漸轉變為行為上的自覺。
4.4 整治文明禮儀不良行為。通過開展“文明禮儀不良行為集中整治月”活動,改變學生不文明不禮貌的習慣及違規違紀行為,提高全校學生文明素養,做到人人使用文明用語,人人規范行為舉止,讓文明之風吹遍校園。
4.5 樹立文明禮儀先進榜樣。通過開展“校園文明小衛士”和“校園文明禮儀先進班集體”評選活動,樹立講文明有禮貌的榜樣,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和輻射作用,帶動全校師生向榜樣看齊,推動活動深入有效開展。
4.6 誦讀文明禮儀古文詩詞。搜集與文明禮儀相關的經典古文詩詞,利用早上晨讀時間朗朗誦讀,既能讓學生們了解傳統禮儀,又能增強文化底蘊。結合民族精髓學習文明禮儀,有利于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同時也能更好地在素質教育中發揮作用。
4.7 舉辦文明禮儀主題班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校攜手,一直是優化班級管理和家庭教育觀的一箭雙雕之舉。邀請家長參與到文明禮儀的主題班會中來,結合好家風好家教經驗交流,實現學校和家庭文明禮儀教育的無縫對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過開展“說文明話、做文明事、當文明人”主題實踐活動,教育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做事,規范文明行為舉止,對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同時有效地促進了班級德育的專業化、規范化和實效化,帶動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學校講文明、重禮儀蔚然成風,進一步促進了文明和諧校園的構建。
在看到成效的同時,值得提醒的是,文明禮儀教育需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6.1 文明禮儀教育,是一種養成教育,需要較長時間。能否持之以恒,長抓常管,對老師和家長來說是項艱巨的任務,任重而道遠。一旦出現反復或回流,靠班主任一個人單打獨斗是難以取得最后勝利的。如何應對,還需要家校聯手,對學生充滿信心,抓反復、反復抓,扎扎實實,常抓不懈。
6.2 文明禮儀教育,學生是參與的主體,也是最大的受益人,更是家校共育的核心目標。在活動開展過程中我們要做到公平面對,要求全員參與,保證受益人群的范圍,甚至要給予家庭環境復雜、經濟貧困、成績較差的學生或“問題生”以適當的傾向性。文明禮儀教育決不輕易放棄任何一個,更不以成績論優劣,讓他們在關愛和自信中得以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