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永紅
(福建省德化第一中學 福建 德化 362500)
現代教育事業快速發展,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開展,要把握時代發展需求,積極轉變傳統教學模式,強調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師生協作互動展開教學,進而促進高中數學高效教學的實現。數學知識具有較強的系統性,是高中教育階段的重要內容,與其他學科之間也存在著密切聯系,在此種情況下,探討師生協作互動教學策略,對于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師生協作互動是一種現代化教學模式,是指通過教師與學生的協調互動來開展教學活動,旨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從而改善教學成效并完成教學任務。師生協作互動教學側重于師生交流與協作,學生主體地位鮮明,通過靈活組織開展教學活動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成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師生協作互動教學的開展,要科學選擇教學方式,確保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并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從而切實改善教學成效。
就師生協作互動教學的作用來看,其能夠以教學目標為核心創造出優良的教學氛圍,為學生主動參與創造優良條件,進而促進高效教學的實現[1]。與此同時,通過師生協作互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被激發,能夠感知到學科魅力并主動去探究新知識,掌握新技能。通過師生協作互動,有助于改善教學質量,強化學生學習能力,真正實現雙贏。
2.1 整合教材內容,科學設計教學環節。高中數學知識的邏輯性較強,一旦某一環節出現遺漏,往往會對后續復雜數學知識的學習成效產生影響,因而對于高中學生來說,數學知識學習難度較大。尤其是在當前教育體制深化改革的整體環境下,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具備適用性,師生協作互動教學的應用價值鮮明,受到高中數學教師的高度重視。為全面提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為學生創造一個優良的數學學習環境,在應用師生協作互動教學模式時,要圍繞高中數學教學目標出發,準確判定師生協作互動的具體目標,令教學任務與教學內容保持緊密聯合,從而保證師生協作互動的實效性,為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在師生協作互動教學之前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將數學教學目標融入到師生協作互動教學的具體環節中,科學設計師生協作互動教學環節,確保數學知識點能夠被學生所理解和深化,切實改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成效,強化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2.2 增進數學課堂互動,圍繞問題展開討論。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制約以及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先進性不足,在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并未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被動接受知識的情況下,學生參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不高,甚至感到枯燥乏味,長此以往學生無法建立系統化的數學知識體系,這就極易導致學生數學學習走進惡性循環,不利于學生數學水平的提升。究其原因不難發現,高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缺乏良性溝通,教師自身教學經驗不足或教學水平有限,并未充分認識到師生互動對于高效教學的重要性,導致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不足,無法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2]。而師生協作互動教學的應用,要注重數學課堂互動的有效增進,組織學生圍繞數學問題展開積極討論,通過師生協作互動來完成學習任務。在學生互動的過程中,教師要密切觀察學生的表現,適時給予鼓勵、支持和評價,與學生積極配合,以促進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
2.3 提升師生之間互動率,打造多元課堂。就現代教育領域的整體情況來看,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也面臨著諸多挑戰,由于西課改中部分內容的完善性不足,且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落實難度較大,高中部分數學教師也受到傳統教育理念和自身教學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并未將師生協作互動教學置于重要地位,導致當前高中數學教學的實效性不足,師生之間缺乏有效交流互動,并且教學管理評價的科學性不足,導致高中數學教學效果并不理想,這就不利于學生數學知識應用能力的增強。在現代教育環境下,師生協作互動教學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需要強化教師對于師生協作互動教學的認知,圍繞教學目標出發展開全方位互動,教師與學生之間交流更為密切,并提升課堂教學中的實際互動率,打造多元化的數學課堂,為學生數學學習創造一個輕松的環境,促使學生充分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優良的數學學習體驗,這對于高中數學高效教學的實現以及學生數學水平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義。師生協作互動教學模式的科學化應用,促進師生之間關系的改善,提升師生互動率,為多元課堂的打造提供可靠支持,便于教師堅持因材施教推進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活動。
綜上所述,現代社會快速發展,對于人才的綜合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更好的培養創新型人才,要從高中教育階段入手,優化高中數學教學模式,強調師生協作互動開展教學活動,凸顯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多元性,營造生動的數學學習氛圍,激發學習主觀能動性,并深切感知數學學科魅力,促進學生數學水平的提升。不僅如此,師生協作互動教學的開展,對于教學模式的優化以及教學成效的改善也具有重要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