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欣
(福建省南安市第一實驗小學 福建 南安 362300)
為了順應新課程的改革,小學數學老師應該強化自身對教學方式的創設和設計,以此來對教學中元素進行充分的利用,為學生們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們能夠更好的發展核心素養。比如說,教師在向學生們講授“圓的面積”這一部分知識時,便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們組成多個小組,針對“推導圓的面積公式”這一學習主題展開小組探討。在展開討論之前,數學老師可以設置學習任務,讓學生們在解決學習任務的過程中組成集體,在集體中進行分工或者是合作,從而展開收集資料、設計方案等工作。通過這樣的教學環節,學生們自主學習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鍛煉,而且,這也是他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圓的面積公式,同時還可以幫助他們在今后的數學學習中靈活應用圓的面積公式。另外,這也有利于學生合作意識的增強。
所謂“數感”其實就是學生們感悟數學和體驗數學的一種表現。在小學數學學習中,雖然有些學生能夠在解決數學問題時使用數學概念和相關的數學公式,但是他們卻沒能夠深入的感悟數字和數量,因此,便無法將抽象的數學數字與實際生活相聯系。面對這樣一種情況,并基于核心素養的培養,數學老師應該充分聯系實際生活,以此來有效培養學生們的“數感”,從而幫助學生們有效聯系抽象知識和客觀事物。比如說,教師在教學“元、角、分”的內容時,便可以著手于實際生活中的購物場景,讓學生們想一想自己有過的購物經理,或者是同家長一起購物。這樣一來,在交易的過程中,學生們便可以更好的認識到幣值的轉換,從而促使他們“數感”的增強。
從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情況來看,很多數學老師會脫離實際生活而展開對學生們的知識教學,這樣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們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因此,小學數學老師應該基于教學內容,將實際生活充分聯系起來,以此來營造出科學的生活化問題情境。學生們便可以在這一熟悉的情境展開有效的學習,并促使他們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提升。比如說,教師在向學生們講授“有余數的除法時,便可以向將草莓圖片展示給學生們看,圖片上有七個草莓,然后可以向學生們提問:現在需要將這些草莓平均放入到三個盤子中去,且必須要每個盤子中草莓的數量相等,應該如何分配才算是正確的呢?”在經過一番思考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回答這一問題。有些學生會說:“在每個盤子中放下兩個草莓,但是還有一個草莓不知道應該怎么分合理。”在此基礎上,教師又可以問學生們一個問題:“你可以用式子來表示嗎?”討論之后,學生們都表示不知道怎么做。之后,教師便可以將這個一個式子寫出來:7÷3=2(個)……1(個)。針對這個式子,教師可以讓學生們討論一下每個數字都代表什么。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習,學生們能夠感覺到非常的熟悉,從而有利于他們更好的展開數學學習,同時加深對數學知識的印象。
評價機制是影響學生形成數學核心素養的關鍵因素。因此,小學數學老師應該對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進行調整和完善,并建立健全教學評價機制,以此來積極影響學生們,讓他們可以以更好的狀態展開數學學習。就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來看,它主要強調對學生考試分數的評價,這種教學評價不利于鼓勵學生。因此,數學老師可以積極采用學生資助評價和學生互動評價等方式,這樣一來,學生們不僅能夠在評價中反思自己,還可以促進自己的進一步發展。在評價其他學生的過程中,學生們也能夠看到他們的長處,從而優勢互補,借鑒他們的優點。除此之外,在評價中,教師不能夠單純的評價學生們的考試分數,還應該考慮到他們的課堂表現情況以及學習態度等等,只有這樣,才能夠對學生們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另外,數學老師應該主要采用鼓勵和激勵學生們的評價方式,而不能夠一味采用批判式的評價,因為這樣不利于學生們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反而會導致他們喪失學習的信心。而且,在指出學生們學習不足之處時,數學老師應該采用有效的方式,讓學生們可以以正確的態度接受教師的指正,同時,還能夠主動改正自身的問題。
綜上所述,就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來看,其中有一項重要的教學目標,那就是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核心素養。為了促使這一教學目標的實現,小學數學老師在展開對學生們的教學時,一定要將合理有效的教學方式充分應用到教學課堂中去,同時還要強化對學生“數感”的培養等工作。只有這樣,才可以讓小學生們在數學學習中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進而促使他們數學核心素養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