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磊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宿遷分校 江蘇 宿遷 223800)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種證明方法就是反證法,反證法作為當前數學解決問題的解決方法,能夠在一個命題無法進行證明,或者是感到非常困難時,就可以使用反證法,這種方法在中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非常廣泛,那么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時,讓學生能夠熟練掌握這種方法,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學習,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
反證法并不是獨立出現的,而是間接證明法中的一種,是以反方向為證明的一種方法,也就是在肯定下提出的否定,通過對其矛盾推理,進而驗證命題。再用反證法進行論證時,如果所證明的命題只有一種,那么就直接將這種命題駁回就可以,如果結論有很多反面,就需要將所有的反面全部駁倒,這樣才能夠證明原結論正確,這種證明方法還叫窮舉法[1]。
反證法作為一種論證方法,主要是根據所需要證明問題的反面證明,來論證原命題的正確,也就是說,在正常的思維下,從問題的反面入手,將所知道的內容進行判斷,然后根據邏輯學來進行嚴格推理,進而指導否定結論是錯誤,這樣就可以說明原命題是正確。在中小學數學中常常用到反證法。如果遇到的數學題從正面來解答較為困難,就可以從反面進行解決。
在對其中小學數學題目解答較為困難時,我們通常會使用反證法,步驟就是:第一,先根據數學題目提出假設,然后做出和題目對立的假設;第二,在提出假設后,進行驗證,從對立的命題出發,根據定義、題設等等方面進行謹慎的推理,進而來說明假設并不成立;第三,得到結論,因為推出假設不成立,就可以說明原命題是正確的。在這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對于所提出的假設必須要是正確的,如果我們不知道如何針對原命題提出假設,那么就會使用互為否定的方法。
當我們在解決某道數學題時,如果發現論題的條件不夠,那么就可以使用反證法,反證法可以從命題的反面進行入手,這樣就在一定程度上給予命題多個已知條件,那么這個就是反證法的優勢,能夠很好的解決問題,為問題提出相應的條件。還有就是反證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已知條件,和原來的已知條件進行連接,能夠將所有信息進行匯總,有利于在這過程中找到矛盾所在[2]。
因為中小學的數學題較多,種類豐富,所以大部分都能夠運用正常的解題方法進行解決,但是依然有很多數學題使用反證法,我們就需要考慮什么時候使用反證法才是正確的。
4.1 基本定理。在中小學數學中,利用反證法能夠很好的證明一些基本定理,因為這類命題本身能夠知道的公式、定理較少,所以在得出結論前,所能得到的公式也就相對較少,或者是因為題設本身能夠得出的結論較少,為了能夠得到基本定理,就會運用反證法,例如,“過平面外一點只有平面的一條垂線”這類定理,就是中小學所運用的基本定理[3]。
4.2 存在性問題的證明。在中小學數學中,數學問題中證明存在的有很多,在這過程中因為受到公式的約束,大多數情況下也會使用反證法進行證明。例如,“在論證三角形內角中,必須要有兩個銳角”時,就可以先提出假設,說出如果三角形中有兩個角為直角或者是大于直角,那么這個三角形就無法與勾股定理吻合,進而說明三角形中至少有兩個角是銳角。
4.3 無限性命題的證明。中小學生數學題中,還有很多論證存在無限性的問題,這個時候如果使用正常解答的話,將會非常復雜,那么我們就可以從反面進行論證。例如,證明“根號5是無理數”時,就可以通過假設,先列舉公式,然后在對其進行驗證,進而得出假設不成立,說明根號5是無理數。
4.4 否定和唯一性命題。如果在結論中出現否定形式的命題就是否定性命題,這類命題有一個特點就是不能夠直接進行證明,運用反證法能夠很好的解決這種問題。在中小學數學中,如果發現命題“唯一”,就可以使用反證法,這會簡化證明過程。
因為反證法首先就要提出否定,這就要求最終的結果必須要正確,還有就是因為反證法是通過與命題相反的假設來論證原命題正確,所以在使用反證法時可能會出現很多矛盾,這個時候就需要保證要有明確的邏輯觀點,需要我們反證法所提出的論證要正確,這樣在進行推理時,才能夠保證結論的正確。
總的來說,反證法是數學中一種重要的證明方法,同時也是一種解決邏輯,能夠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數學水平,但是在這過程中,我們需要正確認識到,反證法并不能解決所有事情,還是需要我們根據具體情況來判斷,反證法根據不同學段還有著不一樣的要求,比如高中就需要用數學案例來認識反證法,能夠運用這些方法來證明相關問題,而初中就是要明確反例的作用,能夠有效的利用反例來進行證明,小學階段并沒有明確要求,但是作為一種思維,能夠出現在小學奧數中,這樣就需要我們在不同學段采取相應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