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雄
(廣西百色市田林縣定安鎮中學 廣西 百色 533311)
中考是初中教學的“指揮棒”,所有的努力和學習都是為了這一天而做準備。近年來一些中考命題有著明顯的變化,這和初中數學課程的改革是息息相關的,目前,教育部實現了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觀念轉變。數學知識在生活運用中較為廣泛,因此,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特別重要,以思維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實踐應用的能力也正是現代素質教育的核心目標。
1.1 教學理念的轉變。新課程改革變化在于教學理念的轉變,教學理念的轉變需要數學老師在數學教學活動中用改革去實踐。傳統的數學教學大多數都是灌輸式的,數學知識以單項灌輸為主,老師講給學生聽。但隨著數學課程改革的變化和教育的不斷發展,以前那些傳統的教學模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挑戰?,F在的數學課堂不再是以給學生傳授數學知識為最終目的,而是讓學生們學習知識的同時也形成一種自己的思維方式。
1.2 采用情景教學模式。在數學課堂中,老師也會創設一些問題去提問,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講分解因式x4+x2y2+y4時,可以先引導學生用兩種不同的方法把x6-y6分解因式。
方法一:x6-y6=(x2)3-(y2)3=(x+y)(x-y)(x4-x2y2+y4)
方法二:x6-y6=(x3)2-(y3)2=(x+y)(x-y)(x2-xy+y2)(x2+xy+y2)
答案的差異會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探索的欲望油然而生。通過審視、反思、比較,同學們便能順利獲得分解的方法和解題的思維。
1.3 更注重表達能力和語言理解能力的培養。在現代的教學中老師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學習中的理解能力。如果連簡單的語言理解能力都欠缺,那么在數學學習和解題的過程中也會非常吃力,想學好數學也會變得更加困難。比如想要去求一個半圓的直徑,我想應該很多學生都知道如何利用公式去求證結果,但是由于思維不清晰,因此不會表達也不知道怎么書寫求證的過程,所以在考試中得不到分。新的課程改革就比較重視學生表達能力和語言理解能力的培養。
2.1 結合教學內容融入思維訓練。根據教材上的知識內容可以進行一個思維形式的訓練和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我們可以以學習教材上的內容為一個載體。其實思維能力一般體現在學習過程中,在課堂上有些學生的反應能力較慢,這是因為他們的思維能力不強所導致的。在知識的學習中必須貫穿思維訓練,如果我們離開了具體知識的學習,想要提高思維能力也會變得不切實際[1]?;A知識的組成和我們要思考的要素,是深入學習中最重要的環節。思維能力強想象的領域就越寬廣,發現新方法的機會就會比別人更多。思維能力的培養很重要,它可以促進基礎知識的鞏固和思維能力的提高。
2.2 按照數學思維邏輯進行思維訓練。想要加強思維訓練,數學教學中是要講究一定的方法的,如果沒有計劃的進行思維訓練是盲目的、無序的,反而容易與教材相沖突。數學給人的感覺是嚴謹的、有邏輯的,盲目的進行思維訓練容易把數學知識體系弄亂,不利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也起不到什么作用,更無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3.1 運用“情景教學”培養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從現實出發,可以根據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既要讓學生感覺所面臨的問題是熟悉的、有趣的、新穎的、同時也是很具有挑戰性的;一方面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去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讓他們感到自己的思維受到了局限,他們會產生一種欲罷不能的心理,想知而未知的感覺,引起他們想要去求知的欲望[2]。例如:在教學“厘米的認識”時筆者是這樣設計的:同學們,你們小時候一定聽過爸爸媽媽講故事吧?那你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從前有個叫阿蘭的人去鎮上做新衣服穿,裁縫店里面的師傅細心的為她量了量身長是三,第二天裁縫店的師傅要出門就想鍛煉下他的徒弟,徒弟很認真的用手量了下尺寸也是三,可是徒弟做出來的衣服又瘦又小的阿蘭穿不得。但師傅回來后量的身長卻是兩尺半,徒弟問師傅明明開始我們量的都是三,現在為什么又會是兩尺半呢?這時候就會引起學生的興趣去引發他們思考,對?。繛槭裁疵髅魇侨珵槭裁词莾沙甙肽??在好奇心的作用下會驅使他們通過自己動腦筋去解決這個問題給他們帶來的疑惑,從而找到答案。這樣不僅讓數學課堂變得更加有趣還可以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3.2 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性的想象與思考問題。所謂發散性思維,又稱求異思維,是指當我們碰到一個問題時,以解決這一問題為目標,沿著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從不同角度對所給信息或條件加以重新組合,尋求多種答案的思維形式,它強調的是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對問題進行思考。發散性思維它有利于培養創造性思維的同時還可以對學生以后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提供很多的幫助。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也應該有意識的去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這樣他們看待問題也會從多個角度去看去思考了,從而提高了他們的推理思考能力。比如,有這樣一道數學題:一輛小轎車在高速上的行駛速度為每小時80公里,若是以不變的速度繼續行駛5個小時,這輛小轎車會行駛多少公里?提出問題后數學老師給出三到五分鐘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思考,再與他們一起去討論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得出結論。但得出結論的方法會有很多,比如運用按比例的算法還有方程式法將題目解答出來,老師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運用起課前準備的時間準備好一個上課用的模型和學生進行試驗,引導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找到答案。
3.3 鼓勵學生突破常規。學生均是獨立的個體,不同的學生必然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不同。對此,為促進學生擺脫傳統定性的思維的影響,為其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老師應該積極鼓勵學生突破常規,并且嘗試多樣化的解題思路。比如,當進行平面幾何中有關正方形問題的相關內容教學時,老師便可以讓學生結合自身理解去思考相關的問題。針對學生普遍用輔助線的方式,老師應該鼓勵學生用其它的方式去解題,這樣更加容易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又如,實際數學教學中設計一些問題供學生進行探討,比如在不挪動的情況下將一塊披薩先切上三刀再切上兩刀,最多可以切多少塊?有多少種不同的方法切?如果將披薩換成哈密瓜結果最多又可以切多少塊兒?通過提出這類問題將極大促進學生發散性思維的發展為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初中是培養學生養成創造性思維的重要階段,初中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以空間模型等概念的一門學科,數學是人類思維的表達形式,反映了人們積極進取的意志、縝密周詳的邏輯推理及對完美境界的追求。教師更加注重的是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使學生可以更好的掌握數學知識,并且將思維模式結合到數學學習中或者帶到其它學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