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靈
(甘肅省和政中學 甘肅 和政 731200)
隨著谷歌、百度、高德等手機地圖的應用與推廣,進一步拉近了我們對地理的認識,科技實現(xiàn)了位移的精確化,在科技的引領下,我們不再需要運用地圖計算比例尺,測算兩點之間的距離,也不需要長途跋涉前背記地圖,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捷。智能地圖只能成為輔助性的交通工具,我們仍然需要掌握基礎的地理知識,來滿足我們日常生活的需要,地震避險常識、指南針導引等在日常生活中仍然有較為廣泛的應用價值,可以說地理知識就在我們身邊,為此國家把地理納入到高考科目中。地理知識由理解與記憶兩個模塊構成,在人文地理層面,依靠記憶就可以掌握,對于高中生而言難度并不是很高,但對于自然科學層面,經緯度規(guī)律、從已知條件中推算具體時間等知識點都需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之上,這就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為此高中地理教師要采取科學的教學策略,建立學生適宜學生接受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1 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地理知識內容較為分散,呈現(xiàn)出碎片化的特點,而地理考試題型涉及面卻非常廣泛,通常一道題,就可以跨越式的考察學生經緯度定位、季風情況、城市規(guī)劃等多方面知識點,這就需要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善于總結”,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將各知識點連為一體,讓學生系統(tǒng)的掌握知識內容。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通常按照地理教材按部就班的開展教學,為了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傳遞更為豐富的知識內容,他們只注重知識的輸出,而很少在課堂教學中實現(xiàn)新舊知識的鏈接,讓學生所學的知識內容呈現(xiàn)出碎片化的現(xiàn)象。
1.2 無法兼顧學生全面發(fā)展。學生之間存在著差異性,部分學生從小就對地理知識感興趣,他們很早就接觸到地理相關知識內容,對于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地形地貌有所了解,到高中階段,這些積累的知識內容得到有效的釋放,因此他們學習地理知識時顯得“游刃有余”。對于多數(shù)學生而言,他們并沒有頻繁的接觸地理知識內容,對于高中地理還是顯得較為陌生,因此在學習地理時就顯得比較吃力,在學生差異化的背景下,如果教師采取統(tǒng)一的教學模式,就無法兼顧每一名學生全面發(fā)展,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多數(shù)教師采取標準化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時只制定一個總體教學目標,并沒有將其細分為不同層次,讓地理知識扎實的學生感覺到課堂教學知識內容過于簡單,而對于地理成績較差的學生而言,感覺到教學內容過于復雜。
2.1 合理的運用多媒體輔助設備,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地理是一門應用性的學科,在地理教學時,會涉及到大量的圖表和數(shù)據(jù),通過分析圖表和數(shù)據(jù)來總結地理規(guī)律,了解地理實際情況。在地理教學中,如果長期的使用數(shù)據(jù)和復雜的圖表,就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地理教學時,需要將抽象的知識內容具體化、形象化,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多媒體輔助設備就是理想的教學材料。比如在學習《從宇宙看地球》這個單元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播放宇宙與地球相關的資料片,讓學生了解宇宙,認識地球,明白宇宙與地球之間的關系,觀看影片之后,學生發(fā)現(xiàn)了地球在宇宙中就是“滄海一粟”,當前人類對于地球的探索仍然在路上,很多發(fā)生在地球上的自然現(xiàn)象無法解釋,很多低碳、環(huán)保的自然資源我們并沒有充分的利用,那么對宇宙的探索的效果可想而知,這就需要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不懈努力。通過多媒體輔助設備,學生直觀的看到了地球在宇宙的形態(tài),同時也感受到了宇宙所帶來的神秘感,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充分的調動了起來。
2.2 通過小組合作促進學生整體進步。新課改提倡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尊重學生,充分的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時,采取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符合新課改的要求,可以有效的促進學生整體合作。教師可以給學生設置課外調研課題,讓學生自主搜集相關資料,完成課題活動。比如在學習《區(qū)域經濟發(fā)展》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布置研究課題任務,“我的家鄉(xiāng)如何發(fā)展”,學生會根據(jù)所學的地理知識內容,從城市規(guī)劃、布局、經濟結構、地質地貌、資源優(yōu)勢、風土人情等多個維度進行深入探究,大家積極配合,分別負責獨立的研究項目,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將研究項目匯總,形成一份關于城市發(fā)展的地理調研報告。在小組合作調研的過程中,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水平,還幫助學生鞏固了所學知識內容,促進學生共同進步。
2.3 運用比較法進行地理探究性學習。比較法是地理教學經常運用的教學方法,通過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地理事物的內在聯(lián)系與規(guī)律,可以拓展學生思想,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如復習等值線專題時,可以把等高線、等溫線、等壓線、等鹽度線及等降水量線等等來比較,得出共同的讀圖技巧和規(guī)律,這種圍繞某一專題,把分別獨立的幾個比較對象并列起來進行比較。[1]經過比較,學生不僅可以掌握事物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規(guī)律,還可以鞏固所學知識內容,形成地理思維,養(yǎng)成良好的地理學習習慣。
高中地理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就地理教學本身而言,應該充滿趣味性,它是幫助學生認識客觀世界的“金鑰匙”,為此教師就應該從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出發(fā),深入的研究學生,了解學生當前的認知水平,針對學生的認知水平制定科學的教學方案,全面提升高中生的地理綜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