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英
(寧夏六盤山高級中學 寧夏 銀川 750002)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人的見識,隨時間的積累而積累,高中生是人生的一個關鍵階段,學生的認識和身心發展具有這個年齡段青年的特點,尤其進入高三,學生面臨高考,心理壓力巨大,若得不到有效的指引和疏導,有可能嚴重影響學習效率,可是大道理學生們聽得太多太多,心靈雞湯也喝得屢見不鮮,沒有新意的說教并不能解決學生心中的困惑和愁苦。老師是他們最親近的人,亦師亦友,是他們首選的尋求幫助的對象,學生們的困惑集中體現在(1)學習目標迷茫,缺乏精確指引(2)學習方向失衡,學習無計劃,雜亂無章(3)人際關系敏感,情緒容易受外界影響,造成壓力。
學生在迷茫的時候就好像人迷了路一樣,手足無措,不知該干什么,往往由于缺乏計劃而導致做事效率低,因而浪費時間,又會因浪費時間而自責,如此往復整個人陷入一種負能量的節奏圈中,走不出來而又百般郁悶,如果此時學生來找你傾訴,我想一大堆的說教只可以短期內緩解學生的情緒,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迷路的人最渴望別人告訴他準確到厘米的移動方向和角度,這時也一樣,需要精準的找準問題,然后為學生私人訂制一套解決方案,方案中的指令必須切實有效,且具有很強可操作性。【案例1】有學生曾找到我說,老師我現在都不知道怎么學習了,感覺每天就是無盡的上課,無盡的題海,而學習成績好像沒有多大提高,我該怎么辦啊?我給她的建議是:一周有七天,每天安排一門高考科目,具體的學習流程是(1)精讀課本并摘抄出自己不會不理解的問題;(2)全身心的投入課堂,仔細聽老師的講解,體會老師的解題思路;(3)精做練習冊的習題,做到有批注,學寫答案解析;(4)對摘抄的問題、課堂解題思路,習題題型進行歸納總結;(5)睡前閉眼回放式鞏固記憶。周天暫不安排學習,主要用來處理生活中的瑣事,如個人衛生清潔,人際關系交往,適量的戶外運動,益智類手工制作,課外閱讀等。勞逸結合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在特定的時間盡可能的完成計劃好的事情,切記不要做著這個,惦記著那個,那樣很容易什么也做不了而導致計劃失敗。
科學思維,動手實踐是高中生亟待加強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2019年8月我有幸帶學生赴衡水一中參加第28屆全國中學生生物奧林匹克競賽,這次參賽我和學生受益匪淺,從理論到實驗操作,緊張的備戰了兩天,等公布成績的那一刻起,才知道我們的學生和其他省份學生的差距在哪,理論上難分伯仲,但實驗操作上相差懸殊,生物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離不開實驗探究,離不開跨界學科的研究方法,發現問題不難,難在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生物學上的好多成就和新發現,都是借助于其他學科的常規方法來實現的,例如(1)利用物理學中的放射性同位素示蹤法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過程;研究光合作用過程中元素的來龍去脈;研究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過程等;(2)X射線衍射法為DNA雙螺旋結構的構建提供了堅實的證據;(3)利用化學上的比色法來研究泡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4)利用顏色反應原理來進行物質鑒定;探究不同溫度和pH值對酶活性的影響;(5)數學統計法在遺傳規律發現過程中的應用等。真正的生物學研究方法實際上就是觀察法,借助于顯微鏡的觀察法,基于減數分裂和雜交實驗的類比推理法,基于雜交實驗的假說演繹法;基于觀察而進行的生物比較分類等。我們要求學生應該盡可能的全面發展,敏銳的理科思維可以有助于學生發現問題,而扎實的物理化學理論知識可以快速的幫助學生制定出解決問題的實驗方案,嚴謹的邏輯思維可以使推導過程符合邏輯,天衣無縫。不管怎樣,生物學科的學習必須理論和實踐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走進高三博弈群體的孩子大多已經完成了成人禮,不同年齡階段應有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指引,而學習中的人文情懷顯得功不可沒。我們所用人教版課本的部分章節后都有科學家及其學科成就,可以借此給學生滲透科學主義精神,例如(1)在講解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統一性和差異性的時候可以滲透人和自然是一個共同體;(2)1965年中國在世界首次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彰顯了我國在分子生物學的可喜成就;(3)在講解光合作用的時候可以引用倉央嘉措的詩句《見或不見》來描繪捕獲光能的色素與光之間的客觀聯系;(4)人類基因組計劃(HGP),中國作為唯一的一個發展中國家,承擔了該計劃中1%的工作,這對中國人而言,有著非凡的意義,它表明中國已有能力參與全球的高科技重大攻堅項目,說明我國的生命科學研究已經站到了世界前沿,在21世紀全球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相關領域,已經有了中國人的身影;(5)袁隆平成功培育出二系法雜交水稻,掀起了全世界水稻增產的“綠色革命”;(6)在講解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的時候,要引導學生樹立人和自然和諧相處,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意識,切不可過度的開發和利用自然,以免造成不可恢復的破壞。
青春是有聲音的,讓高三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豐富起來,亮麗起來,為夢想助力,作為老師我們義不容辭,我們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課本上成熟的知識,還應有源于生活的常識,和諧而有魅力的人格,嚴謹而不尖銳的處事態度,在注重科學思維培養的同時,還要注重人文情懷的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