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倩聞
(江蘇省昆山市玉山鎮同心小學 江蘇 昆山 215300)
復述,是學生大量吸收語言材料并向長期記憶輸送的有效途徑,是口語訓練的重要方式。學生可以通過抓住關鍵詞、列好提綱復述等多種方式,通過口語的形式把文字變成語言,從而使文字得到內化,加強理解與記憶。而創造性復述,則是復述與改編的結合,是非典型性的,非嚴格意義上的復述,這樣的復述方式會使得復述的內容充滿無盡的可能,也更加生動具體,富有趣味。
續寫是對課文的再創造,由于學生想象的內容各不相同,就會產生許多不同的故事,創意十足的故事續寫,為文本提供了不限可能。故事的續寫一般以敘事性課文為主,其中多為童話故事。
如在《狼和小羊》一課中,同樣是以“說著,就往小羊身上撲去……”結尾,有的學生續編的情節是小羊急中生智,把狼騙到沼澤地使其掉落得以逃脫;有的學生則另辟蹊徑,增加了新人物獵人,從而產生三人之間的周旋;還有的學生寫到小羊確實被狼吃掉了,但是小羊吃了毒食物,使得狼也中了毒。不同的創意中可以看到學生非凡的想象力。
古詩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一環,一般從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明詩意——入詩境悟詩情三個維度,對古詩文進行具體的分析。在古詩的書本課后練習中,常常可見把古詩想象成畫面的題目,這時就需要學生通過想象來進行創造性復述了。
如教學《望洞庭》這首古詩時,如果只是枯燥的通過翻譯去理解詩意就顯得乏味了,若能加上想象把其描述成一幅畫面,則會優美許多。如筆者在執教本課時,就有學生把“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創造性復述為散文,如下:
一個秋天的夜里,我來到美麗的洞庭湖畔,欣賞美麗的洞庭山水景色。我抬頭仰望,看著天空中的半輪月亮發出明亮耀眼的光輝,與洞庭湖水交相輝映,顯得那么寧靜和諧。遠遠望去,在月光的照耀下,隱隱約約可以看見倒映在湖中的影子。沒有風吹拂的洞庭湖,好像是沒有被磨過的銅鏡一樣,雖說少了幾分光澤與色彩,卻襯托出洞庭湖那獨特的風景。
為了使得情節更加一波三折,有的文章采用了倒敘、插敘等寫法,但這樣的文章復述起來就有難度了,為了讓學生可以更清晰地復述出故事的內容,就需要把反的結構正過來講,調整結構后,復述就更加清晰明了了。
如在《永遠的白衣戰士》一文中,課文的開頭以“葉欣永遠地走了”開始,使得文章產生了懸念,更能引人入勝,也可以避免敘述的平板和結構的單調。但若要復述,則要調整結構,從葉欣日日奮戰在非典一線說起,再講她最后倒下了,這樣更適合于人們的大腦接受順序,學生更能聽懂。當然,這篇課文尚且還是比較簡單的倒敘,如果是情節更加曲折的倒敘,則更加要理順后再按照順序復述了。
倒敘,對于寫作是一種引人入勝的方法,但是對于講故事來說,小學階段還是以正著順序為佳。調整結構,改變敘述的方式,這樣的創造性復述的內容,使得內容更加清晰明了。
在課堂上,常常可以看到多種形式的課文多樣演繹,這樣的演繹把抽象的文字變成具體的聲音和動作,使文本內容更加深入人心。
4.1 活靈活現的扮演者。在語文學習中,有時需要學生把自己想象成課文中的某個角色進行創造性復述。
如筆者在執教《海底世界》一課時,要求學生把自己當成“梭子魚、烏賊、章魚或者貝類”,用自述的形式說說自己特有的活動特點。以梭子魚為例,有的學生創造性復述如下:“Hi,大家好,我叫梭子魚,我可是海底的運動小能手,告訴你們哦,我每小時能游幾千米呢!如果我在攻擊其他動物,那我的速度會比普通火車還要快呢!”這樣的復述,筆者認為更為通俗易懂,也能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4.2 機智沉穩的解說家。在說明文這樣的特殊文體中,為了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增強語文味,教師有時會讓學生把文本用解說詞的方式來復述。
如筆者在執教在《恐龍》一文中,以劍龍為例,原文如下“劍龍的背上插著兩排三角形的劍板,尾巴上還有四支利劍一樣的尾刺”,有學生改成如下的解說詞:“歡迎來到動物世界,正在向我們迎面走來的是劍龍,你們瞧,它的背上有兩排三角形的劍板,鋒利無比。再看它的尾巴,四支尾刺也像劍一般的鋒利。”這樣的創造性復述解說,聽者如身臨其境恐龍館,講述者又能把文字轉換成語言,加強內化,一舉兩得。
4.3 自信大方的小導游。在小學語文的學習中,寫景的文章占的篇幅還是比較大的,寫景的文章語言優美,需要反復朗讀,感悟美。
如筆者在執教《西湖》一文時,要求學生把文中描寫景色的文字用導游詞的形式來復述。有學生這樣寫到:“歡迎來到美麗的西湖。游客們你們看,三潭印月、湖心亭和阮公墩這三座人工小島,鼎立在湖中心,是瀏覽勝地。唐代詩人蘇軾在《飲湖上初晴后雨》中寫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希望大家賞美景,做文明的游客。”這樣導游詞形式的創造性復述,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還是有幫助的。
創造性復述作為一種特殊的復述形式,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息息相關,當創造性復述走進小學課堂,筆者認為語文的工具性會更好的得以體現,書本中的文字也能更好地內化到學生的心中,這樣的語文課堂也許會別樣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