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華遠
(重慶市北碚區文星小學 重慶 北碚 400700)
1.1 引入新型教學方法,讓學生在體育課上樂在其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引入新型的教學方法,以生為本,根據學生現有的體育能力選擇教學方法。一方面教師要根據教學要求進行教學,另一方面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增加校本課程并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首先教師要在開學初或者在教學進行到一定的階段的時候對學生進行體育能力的測試,確保教師能夠掌握學生的體育基礎。
1.2 以學定教,根據學生現有的體育能力制定教學策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現有的體育能力制定教學策略。如有些班級的體育意識淡薄,體質水平下降,教師就要想辦法調動學生體育訓練的積極性。而有些班級學生體育技能基礎較差,教師就要針對學生的薄弱環節制定訓練計劃,讓學生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積極思考動作要領,以便能夠做到每一節體育課都能夠有所收獲。
2.1 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在小學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教學內容采用快樂式教學,并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選擇適合本班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要盡力變學生“厭學”為“樂學”,尊重愛護學生,并利用幽默風趣的語言進行教學。在體育課上,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童心童趣進行導教導行,使學生產生“我要學”的心理。如在低年級體育的集合教學中,因為低年級學生還沒有形成固定的集合方式,而有些孩子因為著急而大喊大叫,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讓學生編成“小白兔隊”、“小花貓隊”等,并讓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排列。這樣,學生在下次集合的時候就可以根據上次排好的順序進行集合,而且會又快又好。
2.2 充分發揮體育委員和小組長的帶頭作用。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培養體育委員和小組長,以便在體育活動中更加有序。尤其是在班容量比較大的班級,體育委員和小組長的帶頭和組織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指導學生完成體育教學任務。如在仰臥起坐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指導學生完成技能訓練,讓學生仔細體會仰臥起坐的方法時,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小組長的作用,讓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長和能力。而在體育課伊始的熱身活動中,教師可以充分發揮體育委員的作用,讓體育委員帶領學生進行熱身訓練,促使學生能夠最大限度活動關節,保證體育課上不會受到意外損傷。
布魯納說過:“知識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該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獲得過程的主動參與者。”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學習和發展是學生的權利。在新課程實施的今天,我們應不斷培養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使學生有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發展的機會。只有那些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體驗的教學,也只有那些能夠給學生足夠的自主空間、足夠的活動機會的教學,才能誘發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激發其對體育學習的興趣。
新課程強調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關注學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體驗,努力使學生將體育學習和活動作為自己的內在需要,并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意識,從而使學生課內學習體育的熱情不斷高漲,課外主動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不斷提高。
新課程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但并不排斥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的指導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需要進行示范和講解,仍需要指導學生糾正錯誤動作,但教師在恰當地發揮指導作用的同時,應該給學生留有盡可能多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釋放情緒和體驗愉快,并獲得更多的認識和理解,從而使學生具有學會學習的能力和“終身體育”的意識。
學生在體能、運動技能、愛好、個性等方面存在著相當大的差異,這種差異不僅表現在后天的學習上,而且與先天的因素有關。如果我們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用統一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對待具有個體差異的學生,對所有學生提出同樣高的要求,會造成有些學生獲益,另一些學生則可能遭受挫折或失敗。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促使每一節課學生都受益;對學生的課堂評價與學習成績評價等方面應根據標準要求進行改革,從而使每位學生既發揮自己的優勢,又體現自身發展的價值。
從健康角度看,每一個人的運動需求和運動表現都不盡相同。因此,在新體育課程教學中應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從保證每個學生受益的前提出發,充分注意到學生在身體條件、興趣愛好和運動技能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在教學內容設計上要考慮到不同學生的需要,對那些動作發展好的學生適當提高難度,讓他們“玩得有勁”;對那些發展較差的學生則降低動作要求,讓他們也體驗“成功的快樂”,從而激發其新的學習動力。
體育新課程更加倡導對體育學習“弱者”的關注。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采用特殊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使“強者”和“弱者”都看到自己的進步和發展,提高體育學習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激勵他們主動積極地投身于體育活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