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平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雙城區杏山鎮中學 黑龍江 哈爾濱 150100)
初中時培養學生具備高尚道德品質及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重要時期[1]。班主任作為班級的教育者與組織者,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自我教育能力,溝通協調學校、家庭及社會三方面的橋梁,在初中學生德育教育工作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作為學生接受知識的關鍵性場所,學校與班級應積極為實現學生個性化發展及社會化發展提供有力的基本環境,實現班級管理與德育教育的有效結合,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并促進其個性化發展[3]。本文現結合初中班主任的與教育工作中的實踐經驗,就班主任做好德育工作表達筆者粗淺看法。
思想品德教育作為初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初中學生學習中不可或缺的內容,也是我國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對象。從目前教育發展現狀分析,我國依然以應試教育為主,尤其是初中教育階段更多的是為了學生應對即將到來的中考。學習被大部分學生、家長及老師認為是重中之重從而往往忽略了文化知識學習的重要意義。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要求教育不應受到各種限制,學生對文化知識的學習應更加適應生活。因此在這樣的前提下,德育教育自然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并成為初中教學的重要內容,要求老師在應試教育之外不斷更新教學觀念,進一步貫徹落實德育教育工作并充分發揮教育的重要意義。在新課改環境下,班主任應在教育過程中充分發揮優勢與作用,幫助學生成為在理想、道德、文化、紀律上都有較高水平的新時代人才,這也是德育教育的主要任務[3]。
2.1 建立良好的班級氛圍,不斷提高學生自我意識。要實現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首先應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氛圍。班級文化承載著學生、老師教育活動中形成的精神財務及物質形態。班級作為學生學習與活動的重要場所,文化建設對于德育教育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與作用,班主任應不斷加強班級文化建設,建立良好的與環境氛圍[4]。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只有充分做號集體氛圍的建設,才能使學生沐浴在健康。和諧的成長環境中,既有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也能夠促進學生全身心地融入集體,實現集體的共同進步。班主任應以身作則或通過案例舉例法,帶領學生了解實際生活中的事例,幫助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認識到怎樣形成自己的道德認知并反饋相應的道德行為從而進一步完善學生的道德價值概念。
2.2 班主任應以身作則,不斷深化德育教育工作。初中教育階段,班主任與學生關系最為密切,對學生的人格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意義。作為班主任,首先應不斷提升自我人格魅力,為學生的人格發展樹立良好的榜樣,一個有著正面形象和良好威信的班主任能夠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潛移默化的促進學生的人格朝著健康、積極的方向發展。因此,班主任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前提下不斷努力塑造自身形象,發揮自身榜樣模范作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影響學生。另外,在開展德育教育工作中應站在學生的立場看待問題,思考問題并通過角色的轉換增強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與其成為學習生活中的知心朋友,真正做到理解、體諒、包容他們,同時應及時發現學生心理及情感的細微變化并提供針對性的疏導措施,為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環境。另外,就榜樣的及哦啊與力量而言,也可積極列舉歷史名人的英雄事跡幫助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體會其故事內涵與精神實質,內心受到榜樣的影響與激勵,在耳濡目染中領悟到做人與做事的道理。
2.3 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與綜合能力。通過舉行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是幫助學生提升思想覺悟的重要措施之一,如每周一次開展主題班會,可要求每位學生用五分鐘左右時間講述周圍發生的事情并進行德育導向的討論,如當看到老人跌倒時應該怎么做?為什么要這么做?有助于更了解學生內心想法及她們對社會現象的解決方案。另外,遇到節慶時可鼓勵學生自己動手準備禮物送給家人與朋友并表達自己的美好祝愿,既有助于增進家庭關系,又在增進學生動手能力的同事進行思想與品德教育。
德育教育在整個初中階段對初中生的成長及最終能否造福社會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把德育教育內容貫穿在生活中,對學生的行為及思想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才能真正達到德育教育所需要獲得的效果。班主任作為德育教育工作的管理者,組織者應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德育教育觀念,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4-5];同時不斷深化德育教育工作,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更好地幫助初中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