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春
(貴州省金沙縣西洛街道申家街小學 貴州 畢節 551800)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關于教育教學方法的創新層出不窮,小學數學教學也不例外。在教學中如何通過教學改革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是許多身處一線的教師在教學中思索的一件事情。筆者經過長期的總結和研究發現,智慧課堂對小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具有較大的幫助。下面筆者將進行具體的分析。
1.1 有助于小學生更好的發展。顧名思義,智慧課堂就是以學生為本,啟迪他們智慧的一種教學方式。小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由于年紀較小,使得他們對于客觀事物的認識還不夠充分,以灌輸為主的應試教學模式只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他們更好地感知數學[1]。智慧課堂是生活化、藝術性教學的綜合策略,發揮智慧課堂的意義并用更具藝術性的方式教學,對于學生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1.2 有助于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者,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通過全新的教學模式來授課,客觀上為教師的進步提供了可能性。與一塊黑板、一張講臺的教學方式不同,智慧課堂需要教師扮演更多的角色,成為主導教學的設計者和管理者。而教師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也能夠突出自己的優勢,不斷的進行學習,汲取更多的營養,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
1.3 有助于發現教學的規律。據調查顯示,小學生雖然年紀小,但是接受能力較強,思維活躍。智慧課堂的構建,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廣闊的空間,通過營造自由寬松的學習環境,學生能夠獲得更多的體驗,并從不同的角度和維度完善自我,在實踐和探究中找到數學學習的規律,讓學習變得事半功倍。
2.1 創設動感課堂——智慧課堂的前提。在傳統的數學課堂上,學生所獲取的知識,往往多是由教師灌輸給學生的,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只是一個被動承載知識的容器,課堂教學往往由教師來主導。對于活潑好動的小學生來說,長期處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之下,一些枯燥的數學知識和定理很容易使他們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在創建智慧課堂之前,必須要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創設動感課堂,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思考,而不是一味地依靠教師進行知識講解[2]。比如,在學習“軸對稱和平移”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觀察生活中有哪些人們經常用到的物品具有軸對稱和平移的特點,并在課堂上讓學生將自己所觀察到的事物說出來。由于在課下學生都積極地完成了教師所布置的教學任務,因此,學生的熱情都比較高,在課堂上他們都希望能將自己的所見所聞表達出來。課堂變得動感了,智慧課堂才有可能構建。
2.2 情境創設——智慧課堂的感知。情境教學是教學中一種比較常見的教學方法,通過創設情境可以使學生更好地融入教學中,有助于學生對學習知識的理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也可以適當創設一些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感知數學知識。比如在教學“長方體”的時候,教師可以先拿幾個不同的物體到課堂上,如正方體、圓錐、圓柱、三棱柱、四棱柱和長方體,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從幾個不同的物體中分辨哪一個是長方體,并說一說長方體有什么特點,學生根據自己過去所學習的長方形知識以及生活經驗很快就能夠辨認出來,這樣他們對知識的記憶會更加深刻,而且在看到其他的不同物體時,也能引發學生的思考,這樣學生的思維也能夠得到有效的拓展。
2.3 動手操作——智慧課堂的關鍵。小學生個性活潑好動,熱衷于表現自己,平時在學校里學到了一首新的詩詞,回到家里他們就會迫不及待地想要將自己的學習成果展現給父母,在課堂上他們也同樣希望能夠通過自己動手,向教師展示自己的能力。基于這樣的原因,教師在教學時也可以根據課堂教學的內容,適當地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感受所學知識的用途,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3]。以前文的“軸對稱和平移”為例,在學習了這方面的知識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家庭作業,讓他們在父母的幫助下,運用計算機信息技術設計一個軸對稱或者是平移的裝飾圖案。這樣的作業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而且對于學生的思維也有極大的啟發,使數學知識不再是僵硬、死板的知識,而是變得靈活多變起來。
2.4 生活化課堂——智慧課堂的核心。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數學知識的應用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的。重量單位、長度單位、幾何圖形、簡單的乘除法以及隨處可見的數字,這些知識的應用明確告訴我們,數學教學必須要回歸于生活。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是脫離了生活,數學知識就變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因此,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架起生活與知識的橋梁,讓學生能夠進一步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真實性,學會靈活運用自己所學習的數學知識。
總之,智慧課堂是高效課堂的升華。在教學中,教師想要構建好這種課堂也絕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需要教師不斷總結自身的教學經驗,根據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需要創設合適的課堂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他們對知識進行深入的思考,這樣智慧課堂才有可能成功構建,才能實現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為學生以后進入更高年級的數學學習奠定良好基礎,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