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義掖
(廣西南寧市青秀區劉圩鎮中心學校 廣西 南寧 530207)
課堂練習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能、挖掘創新潛能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有效方法。在新的課程理念下,教師可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知識水平的差異,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設計有層次性、針對性、拓展性、開放性、多樣性、實踐性、趣味性和生活化的練習。結合本人教學實踐中一些成功的經驗和啟示,對課堂練習的設計談談幾點的看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人人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一個班里學生個體發展存在著一定的差異,認識水平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因此,在設計課堂練習時,應該從教學內容和學生兩方面的實際出發。首先,根據教學內容和提出的教學目標,準確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識結構中的重點和難點。其次,練習的有效設計要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認識規律,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題,以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使每一位學生都得到發展。在設計課堂練習時,我通常把練習的內容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基礎練習,使學生初步形成技能,練習是基本的、單一的、帶模仿性的;第二層次是拓展練習,是使學生鞏固技能,把掌握的新技能納入已有的知識中去,此時的練習可以與復習進行,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第三層次是思維訓練,是使技能發展,啟迪思維,發展智力,練習的難度較大,較靈活,開放的題目。
如,在教學小學數學三年級《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時,我就設計了一組層次性非常強的習題:第一層次(基本題,與例題相仿)簡便計算下列各題:15+264+25,36+25+64+25。第二層次(變式題,與例題稍有變化)簡便計算下列各題:(92+38)+(62+8),(125+64)+(75+136)。第三層次(綜合題,新知適當結合舊知)下列各題能簡便計算的簡便計算:(96+49)+157,(92+58)+(45+108),(68+76)+32+24。第四層次(發展題,供學有余力者用)計算:2+3-4+5-6+7-8+9-10+11-12+13-14+15。這樣的練習組合既能體現習題的層次與坡度,又能滿足不同思維層次學生的需要。
教師在課堂中所設計的練習題應針對本節課,不管是課前的準備練習還是課后的鞏固練習,都必須緊扣新知識,做到有的放矢地練習。比如教師所設計的準備練習應有助于新概念的建立,或減緩教學坡度,一句話要有利于新課的開展。如在教學“分數工程應用題”時,這樣設計準備練習:(1)弄清新舊知識的聯絡網。分數工程應用題是整數工程應用題中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之間的關系以及單位“1”等有關知識有直接聯系。(2)找準新知識的生長點。分數工程應用題是由整數工程應用題發展而來的。(3)分析新舊知識的銜接區。分數工程應用題與已學過的整數工程應用題不銜接的地方,就在于整數工程應用題直接告知具體工作量,而分數工程題的工作量通常用單位“1”來表示。教師考慮到這三點后便可有針對性地設計準備練習了。
課堂練習的有效設計應重視題型的多樣化和練習方式的多樣化,這樣可以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靈活。題型可以有填空、選擇、判斷、改錯、口述等,在練習時既可以讓學生集體練習,還可以有獨立練習,當然也可以是小組合作練習,既能減輕學生練習的心理負擔,又能提高練習的效率。
小學五年級的《質數與合數》一課,是比較抽象枯燥的概念教學,我精心設計了如下練習。在1~20中,奇數有________偶數有________合數有________質數有________這一練習讓學生個體獨立完成。但我并沒有到此為止,接下來出示了一句話:“你有什么發現嗎?”果然,經小組討論后,得出了很多結論。如:質數不一定全是奇數;合數不一定全是偶數等。這樣不僅題型有所改變,而且練習形式也體現了個體與小組結合的特點。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內容枯燥的練習會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而內容新穎有趣的練習,一定會使學生樂此不疲,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從而體驗成功的樂趣,真正使學生達到變“苦練”為“樂練”的境界。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練習時,選擇的練習內容要新穎有趣,能夠吸引學生,讓學生陶醉其中,參與其中,產生師生間的互動,從而產生強大的學習動機。
如我講完“克和千克認識”這一節后,布置一道練習題:一只船的載重量是43千克,小鹿重35千克,小貓重2000克,小山羊重40千克,小狗重3000克,小猴子重3千克。想一想:它們怎樣坐船才能最快到河的對面?這一道題,既有趣,又與生活緊密聯系。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實用性,使學生發現生活數學,喜歡數學。
總之,課堂練習的有效設計要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理念,教師所設計的課堂練習必須做到目的明確,形式新穎,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發展規律,有助于學生在數學這門學科上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