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凱
(江西省樂平市第一中學 江西 樂平 333300)
傳統教學方式下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是主角,教師的身份也簡單地是“教書匠”。然而隨著新課標的推行,高中英語課堂也悄然發生變化,教師成為學生發展的引導者,教師發揮了指明燈的作用,在教學活動中把主動權教給學生,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成為一名優秀的導演,設計出各種科學、有趣的活動,幫助學生發現知識、探索知識。在此過程中教師的課堂管理能力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讓整個課堂活了起來。
1.1 重知識傳授、輕課堂管理。目前好多高中英語教師簡單地把課堂管理認為是維持秩序,而課堂管理的方法也只是從自己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獲得,而缺少與其他教師的交流,這就造成教師管理不到位、不合理,最后取得的課堂效果也不甚理想。
1.2 教學主體定位不準確。新課標要求在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引導他們進行知識的探索和創新。但是目前教師課堂管理不科學,仍然掌控著各個教學環節的主要地位,學生也仍然是知識的復印機,沒有自己的思考和探究的時間。
1.3 教學目標管理不清晰。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教師在教學方式上也在不斷的創新。但是課堂管理需圍繞明確的教學目標進行,片面追求課堂氛圍,使得學生思想混亂,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實現什么目標,不知道從哪些方面進行探究。這樣教學目標管理部清晰導致課堂秩序混亂而課堂效果低下。
1.4 課堂紀律機械固化。高中英語內容多、時間緊,教師為了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在課堂上不喜歡學生隨意發表意見,也不喜歡學生問一些難度較大、較偏的問題。這就造成學生熱情度不高,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沒有時間思考、沒有勇氣創新。
1.5 心理環境建設滯后。部分教師過于注重文化知識的講授,而沒有注意到課堂氛圍對教學的影響,也沒有把注意力放在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學生健康心理建設上。本身英語對于學生尤其對于部分男生來說就是一門較難學科,在學習中存在著天然的畏懼心理。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注意學生的健康心理建設,消除他們的自卑心和畏懼心理,在班級內形成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氣氛,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熱情。
2.1 提高教師管理意識,制定明確教學目標。思想和意識決定課堂教學活動的方向,是提高課堂管理的重要因素,這需要高中英語一線教師共同努力,也需要學校管理者和決策者的支持。首先,學校定期聘請專家到學校為教師進行培訓,學校也可以派遣優秀教師定期外出培訓,帶回先進經驗,對本校教師進行培訓。通過培訓提高教師的課堂管理意識,提高教師課堂管理技巧和方法。其次,定期開展經驗交流會,大家相互學習。教師在課余時間從網上搜集理論知識,學習學生心理學,提高管理經驗。最后,每堂課制定明確的知識目標和德育目標,讓學生圍繞明確的教學任務展開聯想、探討。
2.2 以生為本維持良好的課堂秩序,打造和諧學習氛圍。良好的課堂秩序是保證課堂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基本,也是學生能夠保持清晰思路、保持高漲的探索熱情的保障。而在高中英語學習中,由于學生基礎不同,部分學生不能夠跟上教師講課的節奏,容易產生上課睡覺、思想開小差、偷偷看課外書的事情,而如果教師不采取有效措施就會擾亂課堂秩序,時間長了會對班級學風產生不良影響。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注重個人的差異,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任務,讓每個人都有所收獲,讓每個人都能夠跟上教師的節奏。比如在分組教學過程中,制定不同層次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探討,然后讓每一個同學都挑選出自己想要回答的問題,然后小組間進行討論,每個人主要對自己選擇的問題進行講解,其他同學共同探討正確性。然而,在活動中很可能產生意見的分歧,在學生有分歧、有爭執的時候,教師要給出科學、客觀的評價,并且對于錯誤的認識給予肯定,可以說這些錯誤是大多數人通常會犯的錯誤,是很正常的現象。這樣維護了持有錯誤意見學生的尊嚴,也給他們做出了糾正,同時也保障了課堂的秩序。
2.3 構建新穎的英語活動廣角,有效進行教學文化管理。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它的運用與英國的文化背景有著重要的關系,讓學生充分了解相關知識,對于他們理解詞匯和句子有著很大的幫助。在平時課余活動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造各種新穎的活動廣角,讓他們在活動中了解英國文化,培養知識獲取能力,改變效果低下的機械記憶手段,從而提高文化管理水平。如我在班級文化管理中,創設了“集體之光”、“個人之光”兩個英語活動角,對于在英語活動中取得的個人榮譽張貼在里面。或者把日常教學中,學生書寫的好的英語作文或者書法作品張貼在里面,供學生觀摩學習。而對于小組集體取得的榮譽,張貼在集體之光活動角里。利用這種文化建設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競爭意識。
總之,英語教學工作不僅僅是文化知識的傳說,班級管理也是重要任務。一個良好班風、班級秩序的班級,學習成績自然不會差。所以,我們一線教師要不斷從網絡以及其他優秀教師那里學習有效班級管理辦法,來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提高英語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