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建閣
(河南省長葛市實驗小學 河南 長葛 461500)
一個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能影響到學生對知識的認識,發現自己的不足;能讓學生獨自思考,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因此,課堂上的任何一個問題,教師都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精心設計,讓學生能在問題中學習知識、在問題中擴展知識、在問題中發現不足,從而吸引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激發起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和信心,提高自身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出問題的時間、方法和技巧都需要進行巧妙的設計。
很多時候,教師因為沒有把握好課堂上提問的問題,隨意提問,過分強調開放性,從而導致課堂效率低下,例如教師在上課時教學應用題時提問“五(三)班有40人,男生占25人,由此你們可以得出什么?”一些學生可能會回答“男生占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女生有多少人?”等等,這時教師如果讓學生開始對這些問題展開討論并計算出答案,那么正好達到了本節課的教學目的,但教師卻繼續提問“同學們還有其他的想法嗎?”學生便繼續回答,這時的提問就開始偏離課堂教學的中心了,不僅使學生模糊了課堂教學的具體內容,還極大的浪費了學生的精力與時間,從而使課堂效率變得低下。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高度的語言修養是合理利用時間的重要條件,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1]因此啟發學生不僅需要科學性,還要有講究性,教師在備課時,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前做好要提問哪些問題的準備,例如在學習乘除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10×15=多少?”“150÷15=多少?”讓同學們進行思考,之后可以再提問“150÷10×15=多少?”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學生達到理解教材的基本結構,掌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最終達到掌握知識點,并消化、融會貫通。教師在提問時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而不是難題讓基礎薄弱的學生來回答。同時,教師在準備課堂問題時,應該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數學學科的特點,將教材的知識用提問的方式來散發出去,讓學生更好地去接受,并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從而達到啟發的效果。
在課堂上,一個問題提問的時間,對調動學生情緒、活躍課堂氛圍、保證教學質量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應保證問題提問的有效性。在課堂上,教師應關注學生的上課狀態,在察覺學生出現疲倦等現象的時候,可以進行適當的提問,來讓學生轉移注意力,將精神集中到課堂上,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讓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探索、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達到培養和鍛煉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其次,在提問問題的時候,要把握住提問的方式,例如啟發式提問,開放式提問等等,采用一些多元化、多樣化的方式來進行提問,面對學生不同的回答,要積極引導,讓學生自主思考或者相互討論,從而確保學生在回答問題的基礎上又能學到知識。
上課時,如果學生在學習上有疑惑并提出質疑的時候,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先易后難地提問,適當地給予啟發,從而形成一條問題鏈,讓學生一步一步的去解決。同時,在提問問題時,要有一定的開放,如果過于形式化、書面化,那么對學生思維的開放是不利的,但要注意的是,不能太過開放,否則提出的問題偏題課堂教學的中心,會讓學生一頭霧水,浪費學生與教師的有效時間,降低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上,一個教室的學生有幾十個,這也導致學生的基礎水平參差不齊,因此教師不應該只顧及基礎水平好的學生,要做到雨露均沾,這時教師便需要把握住提問問題的難易程度,不能難度太大,讓基礎差的學生無從下手,也不能太過簡單,讓基礎好的學生不用思考就能回答,從而失去對問題探究的意義,因此教師需要根據課本的知識來設計問題,當學生在回答問題有困難時,教師要適當的給予引導,讓學生去解決問題。
在上課時間快結束時,學生的大腦會出現短暫的空白狀態,這時,教師可以適當的提問一些擴展性問題,例如在課堂結束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一些探究性問題,這個探究性問題要保證技能讓學生將一節課學到的東西進行梳理、擴展,又能讓學生了解到更多的知識面,進一步認識數學的妙處。
宋代張載曾說讀書:“與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2]他主張讀書時要從沒有疑問的地方發出疑問。朱熹也曾說過:“讀書無疑者,需教有疑,若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3]一般情況下,只讓學生解答疑問是對學生的訓練,但其實,這只是被動的解答疑問,教師應教導學生自己提出疑問,在看似平常的內容中自己發現問題,這才是提高學生自主思考的訓練,但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如何發現有質量的問題,并鼓勵學生進行討論,最后再一起來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在課堂上,要與學生積極交流、溝通,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在備課時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設計課堂問題,防止問題太難或太簡單。在課堂上課時期,教師提出問題后,根據學生得到的答案進行及時的回應,對回答錯誤的學生要積極的引導,直到得出正確答案,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更積極地回答教師提出來的問題,同時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不足。
在課堂教學中,看似可有可無的課堂提問,實際上發揮的作用至關重要。所以,教師在備課時,要了解清楚每個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提問環節,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問題的探究、分析、解決,讓學生在問題中獲得知識,最終使課堂效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