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秀春
(河北省遷安市閆家店鄉閆家店初級中學 河北 遷安 064400)
理念決定了初中物理課程設計的策略優劣及高度是否能創新,筆者在物理課程設計研究中實現了三大理念的新突破:主體性理念的新突破,這正是要讓學生在物理知識獲取等強調自覺的發現式學習;探究式學習理念的新突破,這正是要讓學生在物理知識獲取中會用多思維、多途徑、深層次地去摸索式學習;生活化理念的新突破,這正是要讓學生在物理知識獲取中深入生活,多方面、全思維利用好生活進行應用式學習。筆者結合上述三大理念從物理細節教學中的理念與方法的跟進入手談初中物理課程設計的策略。
主體性理念的落地在物理課程設計中的體現表現在:對課本上的內容能讓學生自我完成學習任務的,由教師提前設計好導學案,讓學生按照此案自我研學課程,發現問題學生互相討論解決,教師只可參與討論和點撥,但學習過程的主動權在學生身上。
比如,在學習《杠桿》知識時,分析杠桿究竟是省力了還是費力了,足可以讓學生利用自備材料、工具去研學。教師在巡視間發現,有的組利用壓桿式噴水壺做實驗,他們試做多次發現把手放在遠離固定點的地方用力壓桿感覺很省力,這說明此桿的特點是省力的,于是得出這個壓桿就是利用省力杠桿原理制成的;還有的組借來了夾食品用的夾子,把手放在同一個位置用力夾住文具盒比直接用手拿起文具盒要費力得多,這說明食物夾子具有費力的特點,于是得出實物夾子是利用了費力杠桿的原理的實例;再比如,在學習《核能》知識時,教師可以放手把學習核能的任務完全留給學生自己去完成,學生可利用網絡媒體等平臺拓展性學習核能知識。這樣的課程設計,規律和過程經驗的獲得等任務均由學生自主探索、研習獲得,這不正是主體性理念的落地體現嗎?
探究式學習理念的落地在物理課程設計中的體現表現在:學生獲取物理知識的方式不是教師講在前,學生學在后的老套路了,而是師生間的問題導思型和探究獲取新知的方式。學生對每個物理規律的探究都是通過多次多組數據的采集,科學分析建圖構模,發現并總結出客觀規律。
比如,在進行《電功率》的探究中,學生在不明確影響實際電動率的因素的情況下,利用自行準備好的材料設計實驗方案,通過多次量取燈兩端電壓值及對應電流值,匯總對應組別數據,通過二維圖觀察分析出,用電器只有在U額下方可持續正常工作多時,否則壽命易損效果不佳。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只是提醒他們采集數據時數據間的差值盡量小些,這樣收集的數據更客觀,繪出來的圖更精確容易找到規律;再比如,在學習《什么是聲音》知識時,教師在演示音叉振動的效果時,讓學生到前邊來配合老師去感知音叉的振動并聽一下聽到什么——持續的嗡……的聲音。之后,讓學生把音叉輕輕放在水面,讓學生嘗試探究這一過程并告訴大家出現了什么——濺出水花,說明發聲是物體振動的結果。如此設計物理課程,學生的收獲感很高,學習的價值很高,理念落地的效果會低嗎?
生活化理念的落地在物理課程設計中的體現表現在:物理教學時盡可能多的聯系生活中合適的事例,讓學生覺得物理知識跟生活分不開并能把所掌握的物理原理用到生活中去。這種思維方式也是解決物理難點的有效策略之一,從身旁找出抽象物理原理的例證或案例。這樣的課程設計就是落實物理生活化理念,體現物理與生活的山水相依、密切融合,實現學用雙贏。
比如,在學習《摩擦力》知識時,讓學生自己觀察生活中有關摩擦力的應用實例和具體應用情況。有的學生發現了自己穿的鞋子底部設計成很多的花紋,尤其是足球及籃球鞋或者是登山鞋,底部的花紋更是凸凹厲害,這些都是為了在技能運動時或爬山時增加鞋子的抓地力和穩定性,為了增大對我們有益摩擦;還有的同學細心地發現自己用的水性筆在普通紙上寫字很順暢,但在銅版紙或者油光紙上寫字很難,這是銅版紙或者油光紙表層極為光滑,寫字時摩擦力很小導致在上邊寫字難的;還比如,學習《壓強》知識時,課上嘗試讓學生用錘子往厚木板上釘釘子,學生發現同樣大小的力量,釘子的尖越是尖釘起來越是容易釘進去,進而得出規律:在同樣的力量時,受力面積越是小產生的效果越是明顯,也就是說壓強就越大;再比如,在學習《內能和熱量》知識時,學生結合自己經歷過的事說出這樣的例子。自己在幼兒園時使用過雙層鐵腕吃飯,鐵碗的中間是真空的。學完今天的知識點我明白了這是因為真空是不善于傳熱的,防止碗里的飯把熱通過鐵腕傳導到手上造成燙手,說明真空是不能傳熱的事實。學生能夠舉例這樣的實例,不正是我們在物理課程設計時將生活化理念很好的落地的真實體現嗎?
任何課程設計都離不開本文所述的三大理念,有了新理念的引領就應有新思想的迸發,出來了新思想就能指引我們采取新行動。物理課程設計新策略就是在新行動中的具體舉措。我們的物理課程設計要凸顯課程本身的思維與辯證性、實踐應用與探索性的特質,我們不要忘記物理課程設計改革的初心,并堅持做到方法與理念、手段與實踐的創新,不斷把初中物理課程設計推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