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淑平
(遼寧省盤錦市大洼區新建學校 遼寧 盤錦 124200)
物理是一門自然科學,注重于研究物質、能量、空間、時間,尤其是物質各自的性質與彼此之間的相互關系,這些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我國的課程安排中,學生在初中時期會開始正式學習物理學科。雖然之前學生接觸過相關的知識,但都不是系統的學習,所以在初中生剛開始接觸物理時,應該為其打好學習物理的基礎和意識,使得學生的物理學習更加輕松,更有效率。
對于學生來說其心智尚不成熟,并根據心理特點對新鮮事物有好奇心等特點,需要在進行物理教學時,保證活躍的課堂氛圍,使得課堂更具吸引力,增加學生的興趣程度并提升學習效率。為更好的創建活躍的課堂氛圍,教師可以采用風趣幽默的課堂語言,或與學生相接近的流行用語、創設與生活貼近的生活情景、生動形象的解釋物理現象等,來提升并保持學生對物理學習的熱情與興趣。使得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并將知識與現實結合,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物理知識在現實生活中有較大的應用價值,保證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持久興趣。
學生只有對物理教學感興趣,才會將注意力和時間用在物理學習上。因此想要提高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學習的有效性,物理教師就必須要從學生興趣出發[1],充分考慮學生興趣,了解學生感興趣的元素和喜歡的事物,將這些元素和事物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系到一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投入到物理學習中。同時教師要在教學中設置能夠引起學生思考、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問題,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學生物理自主學習性,從而幫助學生實現有效性學習。
例如,在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的教學中,當代初中生喜歡《學貓叫》等流行歌曲,教師在備課時可以將學生喜歡的歌曲音頻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并且在課件中添加歌曲中各種樂器的聲音,在課堂導入環節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給學生聽,學生在聽到自己喜歡的歌曲時,會更加集中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教師在學生聽完歌曲和樂器聲音后,給學生設置這樣的教學問題。“同學們,誰能告訴我剛才聽的幾首歌曲都是什么名字啊?每首歌曲中運用的樂器聲音有哪些不同呢”,這兩個問題能有效引起學生對于啥聲音產生與傳播的思考,讓學生在思考過程中能夠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聲音感知能力,激發對將要學習物理知識的求知欲和積極性,從而提高物理學習的有效性。
由于中學生初次接受初中物理的教學,對初中物理不是特別的熟悉,這就要求教師在上課傳授知識與同學交流的同時,也要把課本中的物理實驗所重視起來。而且,物理實驗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占據著突出的地位,因為物理實驗比之單純的教學更加形象生動,也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多做物理實驗不僅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新事物的動力,而且還能夠在做實驗的基礎上加深對新學知識的理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多加注意教學過程與物理實驗相結合,這樣一來,學生既學習鞏固了書本上的知識,又養成了良好的動手動腦能力,從而促使學生的有效性學習得到全面的發展。
預習和復習時學生學習物理過程中的兩大重要環節,良好的預習和復習能夠有效鞏固學生掌握的物理知識,提前對要學習物理知識有基本了解,明確學習重點,在課堂教學中更加專注聽講教學重點內容。初中物理教師要重視學生的預習學習和復習學習,運用多樣化教學手段,增加學生預習和復習的自主性,引導學生自主進行物理知識的預習和復習,提高學生物理學習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彈力》一課,教師在教學前制作一節課的微課視頻課件,上傳微課到班級微信群中,要求學生觀看微課,微課將教材文字知識通過聲音和畫面呈現了出來,可視性的微課課件能夠激發學生預習興趣,教師要求學生觀看后歸納出本節課的學習重點和難點上傳到微信群中,確保學生對彈力知識有基礎性的了解,提高預習有效性。在課堂教學中針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和難點,進行針對性講解,提高教學質量。在課后要求學生在完成教材作業同時,能夠獨立制作出本節課知識內容的思維導圖,思維導圖具有色彩鮮明的層析性,學生制作彈力知識的思維導圖本質上也是對彈力知識復習了一遍,加深了學生對物理知識的鞏固和記憶,切實提高了學生物理學習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經過不斷的教學活動,不停的分析結果、總結經驗,轉變傳統的物理教學模式,尋找合理有效的新型教學方法,從而提升教育教學的質量,才可以確保學生有效性學習方式的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