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教育領域的新課改也在不斷深入。在創新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少講多引,少教多練”的教學模式誕生并在中小學教育教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此模式的核心內涵是賦予學生學習的主動權,讓學生擔負起學習的權利和責任,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擺脫以往學習過程中的被動性,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獨立自主性,最終達到提高學習效率和成績的目的。
關鍵詞:高中;數學;少講多引;少教多練;合作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32-0044-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2.038
教育的全面創新改革給日常的教學實踐提供了全新的發展機會,推動教育教學過程向著更為廣闊的空間發展。但是,傳統的教學實踐中,“滿堂灌”和“填鴨式”思想的存在,造成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過低,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還停留在舊的思維模式下,造成大部分地區的教育教學程度長期處于低谷,沒有顯著的提高?,F從自身的教育教學認知出發,對“少講多引,少教多練”教學模式在高中數學教育教學中的構建進行思考。
一、以“引”代“教”,預習先導
引,即為引導。在新課程改革中,我們不能再像以前一樣,由教師把控課堂的所有時間,將學生的思維模式定型在教師的思維中,而是更加注重在課堂上激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里所說的學習積極性指的是學生主動去了解、接受、掌握知識,并將所學運用于實際中的欲望。在新的教學模式下,教師需要給學生留下更多、更廣闊的思維空間,同時提供更多、更實際的參與學習的機會。而和諧活動,基本上都需要在課堂上完成,這就需要教師將原本在課堂上自己掌控的全方位講解過程,轉化為對學生的適當引導。
引導過程中,最重要的是預習環節。在此環節中,導學案的作用不容忽視。導學案中一般都要對每個章節的內容做重點闡釋,這樣能夠使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對章節內容和知識結構有個大致的了解,明確自己的學習方向和重點。其次,數學教學環節中最合適的引導方式是提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并不是將知識點直接講給學生聽,而是將知識點提前精心準備成一個個合理而又循序漸進的問題,在課堂上提問,學生通過提問的思路進行自主思考,并通過與同桌合作,小組合作等方式自發解決所遇到的問題。通過這種方式來完善自己的數學知識結構,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成績。
二、彰顯主體,自主探究
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學生才是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教學中,學生的學習和探究過程主要在課堂上完成,但在舊的教育教學思維下,課堂往往被教師完全把控,有的教師甚至占用課外時間給學生灌輸知識,完全忽視了教學應是由外在的教學形式轉化為內在的思維活動這一規律?!靶抡n標”要求教師對課堂上的內容進行調整,要多向學生提供能夠進行自主探究的教學資料,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找出其中的問題,然后自發地進行探究活動,包括個人思考、同桌探討、小組合作等。使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創新解題方法,提升自身的數學綜合能力,推動對數學理性認識的發展。以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二第二章“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為例,教師只需要將三者之間的關系構成進行講解,并輔之以具體的圖形說明就可以了。剩下的都可以讓學生自主探究完成。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通過自主合作進行規律的總結,運算的解析,最后完成知識點的掌握。這樣,才能真正將被動接受轉化為主動吸收。做學習真正的主人,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三、營造氛圍,少教多練
數學是邏輯思維很嚴密的一門學科,而數學的教學過程其實就是教師幫助學生,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塑造完整知識結構及思維模式。在實際教學中,有很多因素影響著課堂效果。要想做到“少教多練”,就需要師生的高度配合,為課堂學習營造舒適、和諧的氛圍,使學生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知識的探究和知識網絡的構建過程中。從提高課堂效率的方法來看,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需注意個體差異。雖然“少講多引,少教多練”教學模式強調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究,但教師不能主觀上認為班內學生整體是同一水平,而應該按照學生的個體差異分別評價,再按照評價結果分組,并尊重每一位學生對不同問題的不同認知,使學生能夠在個體差異存在的前提下循序漸進地提高綜合能力和水平。
“少教多練”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是減少教師在課堂上知識點的灌輸,增加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學習的練習過程,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直接放開課堂,任由學生在課堂上隨性而為。在構建了良好的課堂氛圍之后,教師應該合理引導課堂秩序,使學生有序、有目的、有方法地展開練習,從而達到對知識點的掌握和鞏固。
“少講多引,少教多練”是新課改下產生的一種新型教學思維,對于學生提升高中數學成績有極為重要的作用。運用這一教學模式,不僅能激發學生對于學習數學的興趣,且能提升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數學的學科性質決定了“填鴨式”教學在現階段已經沒了生命力,通過“少講多引,少教多練”的合作模式更能促進數學教學效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孫道斌.例談數學公式課的教學[J].山東教育,2013(Z5).
[2]涂紅.新課標下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的思考[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1(2).
[責任編輯 張宏麗]
作者簡介:李學育(1971.10— ),男,漢族,甘肅民勤人,中學一級,研究方向:高中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