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川
【摘 要】 “城市病”的治理需要智慧城市理念的創新應用。與傳統的城市治理不同,以人為本的智慧城市更加倚重新技術的發展創新,其實質是城市治理模式的一次新變革。然而,當前中國的智慧城市建設卻面臨著缺乏建設規劃、碎片化資源整合困難、網絡安全事件頻發等障礙。為此,必須從加強頂層設計、推進資源整合、保障網絡安全入手,著力破解建設難題,建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格局。
【關鍵詞】 物聯網 城市病 智慧城市 城市治理
城市在高速發展的同時,諸如環境污染、資源耗損、垃圾圍城等“城市病”也對政府的治理模式和治理水平提出了嚴峻挑戰。“城市病”的治理必須依托新技術、新理念和新模式。以計算機技術和現代通信技術為代表的第五次信息技術革命將人類發展帶入了物聯網時代。隨著大數據、云計算、傳感網、通信網等技術的快速發展,將信息技術引入現代城市治理的理論和實踐不斷發展,智慧的城市治理模式應運而生。
一.智慧城市的概念及特點
智慧城市的概念于2008年被IBM首次提出,即“能夠充分運用信息和通信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從而對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作出智能的響應,為人類創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p>
智慧城市主要有三大特點,一是智慧城市必須以人為核心。一方面,人作為城市生活的主體,在智慧城市的建設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另一方面,智慧城市的價值導向則是滿足人對城市生活的物質文化需求,實現促進人的發展、提升生活質量的目的。二是智慧城市必須依托新技術的發展和創新。智慧城市非常倚重感知設備、感應設備、云計算等技術手段的使用,是現代信息技術在城市管理中的綜合運用。三是智慧城市是城市治理的新模式。智慧城市不僅僅是工程學的問題,其核心要義是建立一個由新興技術手段支撐的涵蓋政府、市場與社會的城市綜合生態系統,是對城市公共管理進行精細化管理、無縫隙服務的重要探索,從而實現城市規劃和管理的智慧化。
二、當前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的困境
1.缺乏規劃,城市建設千城一面。當前,國家層面尚未出臺專門針對智慧城市建設的綱領性規劃,現有的政策文件無法為智慧城市發展提供全局性的指導。許多地方政府在缺乏科學規劃的前提下上馬智慧化城市建設,從而導致資源浪費、事倍功半等問題,加之由于地方政府領導人的更迭所導致的政策斷裂,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發展可能陷入“人存政舉,人亡政息”的建設困境。
2.信息孤島,碎片化資源難以整合。智慧城市建設實質上是一個復雜的綜合性工程,需要對碎片化的資源進行聚集和共享。而在實際的城市建設過程中,智慧城市建設卻面臨著“信息孤島”的難題。在技術層面,由于各運營公司的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和運行規范,所以導致信息不能被廣泛共享。在管理層面,地方政府各部門的藩籬往往難以打破,各自為政的治理局面使得智慧城市建設的橫向合作和信息共享難以實現,資源共享和協同發展難以達成。大量的“信息孤島”對政府原有的治理理念、管理手段和運行模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3.保障不足,網絡安全事件頻發。在物聯網時代,海量數據也成為一項嚴重的安全隱患。一旦發生大規模的數據泄漏事件,將會對智慧城市的運行帶來嚴重災難。如果相關的法律保護機制不健全,安全監管不到位,責任意識不到位,城市的公共網絡安全和居民個人隱私就會面臨重大威脅。當前我國的智慧城市建設依然處于探索階段,在數據的合理使用和有效保護方面還存在著法律和技術不足的問題。統計顯示,2018年上半年,54%的中國網民遭遇過網絡安全的問題,28.5%的網民遭遇過個人信息泄漏,18.8%的網民遭遇過木馬病毒攻擊。
三、推進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的策略
1.做好頂層設計,科學規劃部署。與傳統的城市規劃相比,智慧城市頂層設計更加注重城市發展的精細化、系統化和可操作性。智慧城市的頂層設計必須從整體視角綜合考慮。從中央的角度出發,智慧城市的頂層設計需要專門的規范性文件,結合現階段我國的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技術能力,配合長遠的國家發展戰略,對智慧城市發展做出全局性的部署。從地方的角度出發,智慧城市建設必須緊密結合城市發展特點,立足區域實踐,統籌城市資源,貼近城市發展戰略,實現可持續發展。
2.整合碎片資源,形成部門合力。破除智慧城市建設中的“信息孤島”現象,需要從建設標準和部門合作兩方面著手。在城市規劃上,建立統一的信息化架構標準,推進政府信息、企業信息、居民信息等各方面數據建設的標準化和規范化,從制度性規范的角度減少獨立信息的出現和使用。在部門管理上,要打破政府各部門分割而治的局面,加大城市各部門之間、政府上下級之間的溝通協調力度,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各部門合力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從管理的角度整合碎片化資源,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3.加大保障力度,重視網絡安全。加強網絡安全保障應當從技術手段和法律建設兩方面入手。在技術層面,應當以智慧技術為依托,高度重視專業人才的培養,充分整合國內科研資源,安全引進和結合國外科研力量,培養一批高素質、高素養的專業人才。在法律層面,加快研究制定物聯網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大對政府信息、公民信息和企業信息的法律保障力度,嚴格規范數據的商業交換活動,重點懲治盜竊信息、非法使用數據甚至將數據信息泄露給外國情報部門等危害公民安全和社會健康發展的不法行為,為智慧城市的良好運行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參考文獻】
[1] 黃新光,魏進武,劉露,張云勇,汪芳.智慧城市建設與發展研究[J].電信網技術,2011(09):27-35.
[2] 胡小明.從數字城市到智慧城市資源觀念的演變[J].電子政務,2011(08):47-56.
[3] 辜勝阻,王敏.智慧城市建設的理論思考與戰略選擇[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2,22(05):74-80.
[4] 陳博,高光耀.智慧城市的建設路徑、核心和推進策略研究[J].管理現代化,2013(01):67-69.
[5] 陸小敏,陳杰,袁偉.關于智慧城市頂層設計的思考[J].電子政務,2014(01):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