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數據庫的法律保護關系到我國數據庫產業的發展、信息的開放共享及公民受教育權的實現等問題。但目前我國對無獨創性數據庫保護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學術界對此的觀點眾多,且司法實踐中的法律適用也不一致。本文通過對目前學術界主流觀點及對司法實踐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補償性保護措施,即規定一定的保護期限來鼓勵我國數據庫產業的發展,待收回成本并適當盈利后轉為公益的保護理念。
【關鍵詞】 數據庫 獨創性 鄰接權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龐大的數據資源給學術界、商業及政府等各個領域帶來了一場革命。國家的“十三五”規劃也提出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推進數據資源開放共享的要求,然而大數據帶來的不僅是機遇同時也是挑戰。大數據產業的保護與數據資源的開放共享之間存在緊張關系,那么如何解決該矛盾是目前面臨的突出問題。
一、無獨創性數據庫的概念
為了方便研究無獨創性數據庫的法律保護問題就要對其進行概念界定,下面筆者分別從數據庫的概念出發逐步分析無獨創性數據庫的內涵及特征。
(一)數據庫的概念。TRIPS協議(1994)、歐盟關于數據庫法律保護的指令以及百度詞條都對數據庫進行了定義,通過分析認為,數據庫是根據一定的分類標準,將具有相似特征的數據進行整理、匯編,建立起來的能夠集中控制并進行共享的數據集合。數據庫具有獨立性、共享性和集中控制性的特征。
(二)獨創性數據庫的內涵。TRIPS協議(1994)及我國的《著作權法》對具有獨創性的數據庫進行了法律保護,那么如何確定數據庫是否具有獨創性呢?通過對國內外相關法律的對比分析,判定數據庫具有獨創性的標準是數據庫素材的選擇或編排上具有獨創性。
(三)無獨創性數據庫的概念界定。我國有學者認為“無獨創性數據庫是指表現形式缺乏個性,同一數據內容即使由不同的編者來進行數據庫處理,其結果也不會有實質性不同的數據庫。”[1]隨著大數據產業的發展,數據庫種類的不斷增多,數據庫在內容的選擇和編排形式上很難做出創新,因此現實中存在大量的無獨創性數據庫,那么如何對其進行法律保護呢?
二、無獨創性數據庫法律保護的路徑分析
我國學者對于無獨創性數據庫法律保護的觀點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主張采用鄰接權加以保護;二是主張采用反不正當競爭法進行保護。
(一)鄰接權保護方法。目前,我國學術界的主流觀點是采用鄰接權來保護無獨創性數據庫,認為“數據庫開發者的實際地位同傳統的鄰接權人如出版者、廣播電視組織、唱片制作者等非常相似,他們都在自己的過程中投人了人力、資金和技術,但都沒有創作出獨立的作品來。所以可以使用鄰接權的規定加以保護。一方面應保護他們的利益—主要是經濟的利益,另一方面又不能賦予他們同作者一樣的法律地位”[2]。
筆者認為我國在鄰接權保護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論及實踐基礎,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我國《著作權法》中對鄰接權的保護主體并不包含數據庫制作者,如需要以這種方法保護,就要以立法形式擴大權利主體適用的范圍;二是根據我國《著作權法》對音像制作者權、廣播電視節目權、圖書期刊的版式設計權的保護分別采取50年,50年,10年的固定期限保護方式。這種保護方式不具有靈活性,沒有體現數據庫的商品屬性和公益性的雙重特征;三是由于我國是數據大國,但不是數據產業強國,如果采用鄰接權或者特殊權利的保護方式,會導致數據庫行業壟斷及信息資源的壟斷,不僅不利于我國數據庫產業的發展,對公民獲取知識的權利也會造成損害。
(二)《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途徑。也有部分學者認為采取《反不正當競爭法》對無獨創性數據進行保護較為合理性,認為:“在適用《反不正當競爭法》調整時,數據庫被視為一種產品而不是作品,因此也就不必關注制作者對數據庫的選擇與編排是否具有獨創性,它關注的是數據庫這種產品是否具有商業價值,是否能為人們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和數據”[3]。
筆者認為使用《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保護方式也存在一定缺陷:一是反不正當競爭法僅適用于具有同業競爭關系的數據庫經營主體的侵權,但是針對沒有同業競爭關系的自然人則不能適用;二是保護方式比較靈活,法官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容易發生同案不同判的司法實踐問題。
三、建立補償性保護機制
(一)確立無獨創性數據庫適度保護的理念。盡管無獨創性數據庫作為一項財產性權利,對權利人具有經濟價值,但是數據庫也是一種特殊的帶有公益性質的商品。對數據庫的過度保護將會剝奪公民自由獲取知識的權利,不利于公民整體素質的提高,從而不利于國家的長遠發展。
(二)統一收費與免費開放相結合。1、針對個人可能造成的侵權方面。筆者建議:首先對無獨創性數據庫的使用、查閱、下載等設定統一的收費標準,可以按照使用時間、數據大小、或者數據質量等計費,這些計費標準在科技發達的今天都能夠實現,并且能使之更加合理。其次,逐步過渡至免費使用階段。由于數據庫網頁的廣告費也是一筆可觀的收入,無獨創性數據庫可以通過設置一定的收費期限,收取建設成本后轉為公益性數據庫,利用廣告費用完成日常的維護。這樣不僅可以避免損害公眾獲取知識的權利,還能夠促進我國數據庫產業的發展。2、針對企業可能造成的侵權方面。筆者認為:一方面也可以按照上述付費方式許可其使用,但是應按照市場規律及商業價值等更為復雜的經濟方法進行定價;另一方面對于侵權的同業競爭者仍可適用《反不正當競爭法》作為兜底條款來進行保護。
【參考文獻】
[1] 龔佳:試論對非獨創性數據庫的法律保護[J].當代法學,2002(3):54.
[2] 韋之:論數據著作權[J].著作權,1996(3):21.
[3] 沈艷陽:論數據庫的法律保護模式[J].法制與社會,2007(6):282.
作者簡介:馬彥芳(1988—),女,漢族,河南鶴壁市人,學生,法學碩士,單位:西北工業大學人文與經法學院,研究方向:法學民商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