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必要性
1、私法主體地位平等的需要。民事主體平等是私法的基本原則,在市場經濟中,不論是商主體還是個人主體,都應該受到平等的對待。否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個人很難發揮自己全部的力量并且得不到應有的保障。目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中規定了企業的退出機制,但是眼觀個人,并沒有市場的退出機制,說明個人負債到無法償還的地步時,并不能像企業法人那樣得到破產法的保護,債務人一生可能不會擺脫債務,所以很難東山再起。同時,負債太重無法解決的問題也不利于社會穩定,個人經營中可能更多會采取比較謹慎的方式,難以釋放個人的積極性。所以我們需要建立個人破產制度,平等的對待企業與個人,使得市場經濟主體能夠得到平等有效的保護,提高個人參與經濟發展的積極性。
2、保護債務人利益的需要。現代破產法越來越體現人道主義的公平救濟和債務豁免。破產法在現今成了債務人的救濟手段,尤其是破產和解與企業重整制度的設計,進一步強化了債務人利用破產手段積極實現自我救濟的激勵機制。在缺乏個人破產的情況下,債務人背負債務,很難重新籌集資金與技術再次進行經營活動,限制了其重新發展的道路。此種狀況對債務人來說缺乏公正性,也損害了社會利益,阻礙了社會穩定。個人破產制度有利于債務人擺脫沉重債務負擔,走出債務困境,重整旗鼓,東山再起。同時,個人破產制度的理念也符合《憲法》精神,通過免責制度和自由財產制度給予債務人一定保障,讓其能夠有尊嚴、自由的生活。
3、經濟全球化與破產制度國際化的需要。經濟全球化是一個大的趨勢,市場經濟逐漸滲入到了各個國家地區,其在以后必然是要超越國界,走國際化的道路。我國自2001年加入WTO后獲得了飛速的發展,其最大原因在于開放市場。隨著各國之間貿易的不斷密切,我國與國際市場的接軌也初步完成。法律是對經濟關系的客觀描述,因此,國內、國際經濟的互接互補必然要求國內、國際法律的互融貫通。作為市場經濟“基本法”的破產法被認為可能會是第一部全球統一的法律。
(二)可行性
1、市場經濟的發展與成熟奠定了物質基礎。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論明確表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我國從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已經開始漸漸的成熟并為個人破產制度打好了基礎。在以前我國實行計劃經濟時期,公民的私人財產得不到保護,所有財產屬于國家所有,所以人們對于私人財富積累的觀念尚未存在。在改革開放以后,經過制度與法律的改革創新,我國公民的私有財產得到了國家的承認和保護,從而擁有了真實存在的個人財產。如今,我國公民的資本實力已經不容小覷,各種投資交易不斷,風險與收益并存的市場經濟已經穩定下來。在古羅馬時期就存在債務人無法償還債務的情況,更何況在交易如此頻繁的現代社會,必定會出現更多的債權債務,進而也會出現更多的無法清償的到期債務的債務人。所以說,在現在社會出現個人破產是一種常態化現象。破產制度的主要目的就是平衡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的關系,通過合法打開債權債務法鎖,使債務人得以從沉重的債務負擔重解脫出來,同時使債權人公平受償,最大限度地維護債權人的利益。
從另一方面來說,不管是國外的資本主義制度還是我國的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都承認財產私有化,所以個人的地位是得到了保障,從而個人商行為也會普遍化,個人參與市場活動的積極性也會增加,其所占非公有制經濟成分比例也會增大,所以這也為個人破產制度的建立提供了一個前提。
最后,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信貸消費的比重也在上升,信用卡支付也成為了交易的重要方式,人們在房產的投資上很大比重是信貸消費,所以這也會出現很多不良的貸款,個人破產的情況也會增加,這也為個人破產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現實的需要。
2、公民法律意識的提高,國家倡導依法治國的政策。在古代封建社會,存在許多與現代法治不相符的觀念,不利于激發個人的努力,特權階級與平民產生了巨大的對比。統治階級重視“人治”,重男輕女的思想非常嚴重,個人的權利得不到保障,人們也缺乏權利主體的意識,導致社會的經濟發展緩慢。
隨著我國依法治國口號的大力提出,我國開始重視法律對于國家治理的作用。
個人破產制度與平等法治的觀念是分不開的,另一方面個人破產制度的實施也會促進公民法律意識的提高。[]在不斷強調法制觀念的政策下,公民的法治教育也受到了國家的重視,這為以后的法律實施做了非常好的鋪墊。
雖然在個人破產上我國尚無立法,但是在企業破產法的經驗上,對于企業的破產我們已經有能力去應對。企業破產法對企業有著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他給了企業最后的心理預期,讓企業敢大膽發展,而且人們也對此有著普遍的認識。筆者認為個人破產法的立法過程中,不存在公民理解接受的問題,因為已經有企業破產法的實行經驗,所以人們還是能容易理解的。
綜上,這些為我國建立個人破產制度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
3、各項配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個人破產制度的建立需要國家對個人財產信息進行全國聯網的統計,這幾年我國個人征信體系逐漸發展完善,各機構之間的信息共享加強,給個人破產制度的監管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另外新的不動產登記制度已經實行全國聯網,這使得個人破產制度的實行更加便利,節省了很多成本提高了效率。最后我們的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也保障了破產人在破產后的生活水平,使得破產制度真正的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項家苗:《建立我國個人破產制度研究》中國政法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3月
[2] 李曙光:《破產法的重要性與新破產法的起草》演講稿,中國政法大學網站“法學講座”http://www.cupl.edu.cn/2008年10月2日
[3] 劉俊海:《規范破產行為,保護債權人利益》,《法制日報》2000年1月29日
[4] 項家苗:《建議我國破產制度研究》中國政法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3月
作者簡介:邵丹桂,女,江西省鷹潭市,法官助理,碩士研究生,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人民法院,法律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