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鐵路作為國民經濟的大動脈、國家重要基礎設施和大眾化交通工具,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為各級政府和廣大人民群眾所認識,鐵路大發展有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到2020年全面完成《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任務,一個發達完善的鐵路網將全面建成,我國鐵路基本實現現代化并適度超前。到那時,鐵路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將更加凸顯出來。
【關鍵詞】 鐵路 交通 地位 經濟
中國幅員遼闊、內陸深廣、人口眾多,資源分布及工業布局不平衡,鐵路運輸在各種運輸方式中的比較優勢突出,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鐵路在全國綜合運輸網絡中起著擔綱作用
有關資料顯示,目前,中國大量長途大宗貨物運輸和中長途旅客運輸主要由鐵路承擔,鐵路每年完成的旅客周轉量占全社會旅客周轉量的1/3以上,完成貨物周轉量占全社會貨物周轉量的55%。
鐵路是國家重要的交通基礎設施,也是資源型和環境友好型的運輸方式之一,加快鐵路發展已經成為社會各方面的共識。它不僅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大動脈,而且兼具安全、經濟、便民、實惠、全天候運輸等特點。這些特點,決定了它是大眾化的交通工具,也決定了其在我國綜合交通體系中的骨干地位。
鐵路是深受老百姓歡迎的一種交通工具。從有關統計數據也不難看出,中國大量的長距離物資運輸主要由鐵路來承擔。目前,鐵路承擔了全社會85%的木材、85%的原油、60%的煤炭、80%的鋼鐵及冶煉物資的運輸任務,保證了國民經濟平穩運行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需要,并且發展鐵路也是符合中國國情的。盡管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各種交通運輸方式有了很大發展,但鐵路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在我國綜合運輸網絡中的擔綱作用是其他運輸方式難以替代的。
鐵路在我國中長途旅客運輸的主力作用也是難以替代的。我國疆域廣闊,人口眾多,區域間、城市間的人員流動基數大,而且出行距離長,交通費用支出較大。目前,我國人民生活水平雖然總體達到小康,但收入水平還是相對很低,交通費用對人們的出行和交通方式的選擇影響很大。特別是在現有的客流群體中,外出打工求職者、學生、中低收入人員探親和旅游、個體小型商貿經營者所占比例很大,他們對交通費用的承受能力都相對有限,出行一般首選鐵路。在時間速度方面,鐵路通過六次大提速,在途時間顯著縮短,主要城市間基本實現了“夕發朝至”、“一日或幾小時到達”,是中長途旅客運輸以及大流量、高密度城際旅客運輸的骨干力量。特別是隨著客運專線的快速發展和技術裝備現代化的深入推進,鐵路的服務質量和列車運行速度不斷提高,這種比較優勢更加明顯,使鐵路成為越來越多的中長途旅客出行選擇的交通方式。
有關數據進一步顯示,鐵路在節約土地、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在土地占用方面,完成單位運輸量所占用的土地面積,鐵路僅為公路的1/10左右;在能源利用方面,我國鐵路用交通行業不足1/6的能源消耗,完成了全社會1/2的工作量;在保護環境方面,鐵路在各種運輸方式中的排放是最少的,尤其電氣化鐵路被公認為是清潔、環保型交通工具。近年來,鐵路系統認真落實節能減排措施,并取得明顯成效。由上述數字談到鐵路在提高交通運輸可持續發展方面的作用及發展的戰略思想時,可以看出我國交通可持續發展戰略,首先要確定在資源、環境的限制因素下,合理地規劃和構建與我國國情和資源稟賦相適應的綜合運輸體系。
我國人口眾多,土地、能源、環境問題比較突出,已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制約因素。世界發達國家私人小汽車的極度發展所帶來的交通擁堵、交通事故、環境污染等負面問題值得我們借鑒。從我國資源有限、客貨運輸強度大的具體國情出發,更多地發展鐵路、引導人們更多選擇鐵路運輸方式是減少資源占用的有效方略。
我國的國情不允許我們完全按照西方發達國家的模式發展我國交通運輸。無論是從國家可持續發展,還是鐵路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出發,都必須加快鐵路發展,推進鐵路現代化建設。鐵路運輸可以更有效地減少交通能源消耗,發展鐵路可以更好地減輕交通環境污染。
交通運輸對地區經濟的發展具有很強的基礎性、先導性作用,是經濟發展和經濟起飛必須投入的社會先行資本。鐵路是縮小地區差距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加快欠發達地區的鐵路發展可以從根本上改善這些地區的對外交通條件,縮短與中心城市和全國市場的距離,增強對外部資金和技術進入的吸引力。同時,降低當地產品的運輸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為地區經濟發展創造更為公平的發展機會,提高欠發達地區人們的福利水平,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今后,要從建設符合我國國情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總體目標出發,進一步加快鐵路的發展速度,提高客貨運輸能力;加快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步伐,加速實現我國的鐵路現代化。
【參考文獻】
[1] 張俊勇,孫有才,鐵路市場化改革后的定價取向.《鐵路采購與物流》.2013年12期.
[2] 于良春,彭恒文,中國鐵路運輸供需缺口及相關產業組織政策分析.《中國工業經濟》. 2005年4期.
[3] 趙躍平,鐵路運輸發展的機理與對策.《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4期.
[4] 馮芬玲,鐵路重載運輸發展動因及組織策略研究. 2009年度.
[5] 劉歆琳,京滬鐵路對沿線勞動力市場的影響. 2011年度.
[6] 吳景海,我國鐵路運輸市場適應性研究. 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北京交通大學2005年度.
[7] 葉曉靖,提升我國鐵路運輸行業核心競爭力的對策研究. 產業經濟學蘭州交通大學2008年.
作者簡介:劉紅偉(1984-),女,漢 籍貫,河南省鄭州市,大專 單位,鄭州煤電股份有限公司鐵路運輸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