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浩博
【摘 要】 現今中國民間信仰呈現出比較明顯的地域性和層次上的差別,一直以來缺少比較同意的全民宗教信仰。統一信仰缺失已經是我們現在面臨的不可避免的話題。宗教信仰的集體缺失表現為當今社會上的各個地區、團體具有不一樣的信仰,甚至每個人之間也存在著不同的信仰。
【關鍵詞】 民間信仰 宗教形態 封建迷信
說到民間信仰,學術界給的定義是這樣的:民間信仰是指那些在民間 存在的,屬于非組織的,具有自發性的一種情感寄托、崇拜以及伴隨著精神信仰而發生的行為和行動。即“民眾中自發產生的一套神靈崇拜觀念、行為習慣和相應的儀式制度?!睆囊庾R形態上來說,它是非官方的文化;從文化形態上說,它重在實踐、較少利用文本并以地方的方言形式傳承;從社會力量上說,它受社會中的多數人的支撐并與民間的生活密不可分。
那么民間信仰為什么能長久存在呢?我認為人類更多時候,更感到無能為力,因為人類不能控制的事情太多,感到如此的無力和軟弱。人類不能控制大海,不能控制風雨,不能控制地震和疾病,不能控制自己的健康和死亡,這些無奈深深打擊了我們的信心。所以人類就會感到也許冥冥中有種莫名的強大的力量在操縱著一切。人們會向他們祈禱,幫助自己。在中國,人們沒有固定的崇拜對象,見山拜山,見水拜水,見廟拜廟是國人信仰的現狀,存在的山水皆是可以帶給自己祝福的對象。就像從政的人祈求官運亨通,從商的人祈求財源滾滾,求學的人祈求學業順利,年老的人祈求子孫健康富貴,年輕的人祈求事業順利,生活坎坷的人祈求消災避禍等等。
總有一部分東西是塵世的可見物不能夠填充的,也許,某些再深刻一點的人,他會思考: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到哪里去?我來干什么?這個世界有什么意義?之類的終極問題。這些人一旦得到結論會有無窮的鋼鐵的意志,把他們的所思所得融入宏偉的建筑中去,以此表達他們的理念。曾經,任何城市中最高大宏偉的建筑都是寺廟??坡〈蠼烫?,工期長達600年。不是一般的為了商業利益所能達到的意志力。雖然鋼鐵的大橋隱喻著威脅和強悍,但這些鋼鐵大橋未必比教堂更能對抗時間的利刃。
許多人把民間信仰看作是迷信,我并不同意這一觀點。“迷”意為混淆、分辨不清的意思,“信”是相信或信奉,所以“迷信”就是偏離了正統宗教教義的一種信仰方式。因此,任何一種宗教(包括民間信仰)都有可能出現迷信的表現形式,迷信并不是民間信仰所獨有的,更不能等同于民間信仰了。
我們所成長的環境里,不乏有民間信仰的存在,以河南登封為例,信仰觀音、財神、土地神等一系列自然神以及職業神。民間有人會看風水、算命、與逝去的人溝通,但與周易算法的方式不同,周易是通過算法來推算,而這些人是通過請神,神靈借體來與我們溝通、解惑、治“病”,而且這些現象確有此事的,并不是迷信。根據這些人的說法,逝去的人的靈魂會在就近的寺廟存在,具體存在多久、以什么方式存在、存在的目的又是什么?這些便無從得知了。
登封有一廟名為中岳廟,是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的圣地,而觀音菩薩在宗教看來屬于佛教的范疇,那么我認為民間信仰是多種宗教共存的、沒有具體教規教義的存在。一些學者認為民間信仰不屬宗教,他們把民間信仰排除在宗教之外, 很明顯是采用了西方學術框架來套中國文化現象的結果。中國社會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民間信仰,但是由于此類信仰形態相比于那些傳統宗教(尤其是西方基督教)的信仰形態差距甚遠,以至于那些在高級倫理宗教生活中的西方人僅僅把它們當作一種“迷信”而加以不屑。不僅西方人如此,就連我們中國人自己也常常否定中國社會中的宗教存在,認為中國是一個沒有宗教存在的國度,一些學者基本上不認為民間信仰就是宗教,所以就斷言中國沒有宗教。
而我覺得民間信仰就是一種宗教, 民間信仰一般反對那種狹隘的宗教概念而認同比較開放的宗教概念。民間信仰就應該被當做宗教來看待,如果民間信仰不能被認同為宗教便不可能取得與制度型宗教一樣的合法性地位,這樣作為中國大眾文化一部分的民間信仰必然會長期遭致壓制,最終會導致中國宗教生態的失衡。
總之,雖然中國民間信仰雖然復雜多樣,但如果能分清民間信仰與封建迷信的界限,足夠重視民間信仰的社會地位,中國便可以稱之為有宗教的國家、有信仰的國家。
【參考文獻】
[1] 《社會民間信仰的一個雛形》,《世界宗教文化》2006年第1期。
[2] 曹智頻, 盛艷. 淺談民間信仰的傳播特點[J]. 中國宗教, 2008
[3] 《仙與道:神仙信仰與道家修養》,作者干春松,由海南出版社于2016年7月出版。
[4] 黃奎. 民間信仰與民俗文化淺談[J]. 中國宗教學術網.
[5] 宗教人類學[M].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金澤, 2012
[6] 中國社會中的宗教[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楊慶堃,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