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伴隨我國新農村、新建設發展日益提速,“現代化新農村建設”已經成為當下我國重要發展方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過近年來大多研究發現,“糧食補貼”工作的科學性與優化性對提升農民種糧意識、加強新農技學習與鞏固務農理念影響頗大。本次研究A省為實際案例,對糧食補貼對農民種糧意愿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研究,為下一步工作開展提供依據參考。
【關鍵詞】 糧食補貼 農民 種糧意愿
前 言
“糧食補貼”是當下我國政府對農民耕種的一種穩定性供給方式,對提升農民生活水平與思想穩定尤為關鍵。然而現階段有關我國糧食補貼對農民種糧意愿影響因素研究相對較少,基于該問題現狀,以A省實際案例。要求行之有效的方法對其進行分析研究,如提高糧食補貼、擴大農村耕種土地面積、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及文化水平等,本次研究對糧食補貼對農民種糧意愿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
一、糧補的簡史
糧補概念在我國起源較早,針對糧補的形成發展主要基于我國建國初期及市場經濟建設需求。首先,糧補的出現。我國建國初期百廢待興,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都對農耕土地及農民生活造成嚴重損害、影響。如何重新發展農業與提高糧食產量一直是建國初期相關領導考慮問題之一。在扶持農業生產及農戶生活方面,中央提出了“糧補”概念,糧補就是國家對種糧農戶的一種經濟補償。該補償資金由地方政府承擔,地方政府會根據其當地財政情況,將資金直接補貼給種糧農戶。糧補模式提出后,經過開展實施后確實對提升種糧農戶生活需求、思想穩定起到積極作用。其次,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三農問題依然較為突出。如何做好農村改革工作成為當時重要議程。在多方協調、中央加大力度的情況下,農村改革發展快速進行,其成果也較為突顯。其中,1987年的糧食產量由39686.3萬t上升到2013年的68212.5萬t。其年平均增加率為2.12%。雖然成績客觀,到當時受諸多因素影響,糧食問題依然存在安全問題。糧農所面臨的危機依舊存在。所以,國家相對出臺了糧補政策,規避了糧農因各種問題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最后,新時期下十九大及總書記講話中都將發展農村、構建新農村作為戰略發展方向。并對三農問題、土地問題、糧食問題等進行全面指示,并加大了糧補力度,使糧補工作切合實際的落實到基礎、落實到實處。
二、糧補的現狀
通過對A省部分農村糧農家庭基本情況數據統計后發現,農村約有36.7%的勞動力外出打工,其中男性占25.7%,女性占11%。同時,發現該農村糧農整體教育水平不高,多為小學、初中。對新農技、新理念、新模式掌握嚴重缺乏,直接影響了耕種作業,對提升糧食產量十分不利。而從耕種土地面積統計后發現,如表1:
從表1中可以看出,糧農土地租入、出租較少。農民種糧意愿逐漸減低的因素為土地面積有限,長此以往下去形成循環負面思想,甚至會讓農民產生種糧逃避思想[1]。
二、糧補的幾點思考
(一)提高糧食補貼
以A省為案例,政府部門應該加大對糧食補貼的政策力度,在政府財務方面應側重偏向于新農村建設,充分考慮農民生活及種糧的不易、辛苦。糧補工作不是單一片面的簡單流程,而是更為科學、合理的系統布局。A省需要對管轄各農村真實情況進行走訪調查,對歷年糧食產量增長及下降原因進行研究,并根據實際情況加大糧補額度[2]。
(二)擴大農村耕種土地面積
提升農民種糧意識的重要手段為擴大耕種土地面積,將土地還給農民,土地問題一直是困擾我國新農村發展建設重點問題之一。A省應該充分領悟及貫徹中央指示精神,將農村可耕之地、價值之地進行重新規劃,在原有糧食耕種土地上進行科學擴大。這樣才能提升農民的種糧意識,在一定程度上也為提高糧食產量起到積極作用。同時,還要進行退商還耕,總書記講話中明確提出“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對非法、強行占據耕種土地情況進行嚴查到底[3]。
(三)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及文化水平
傳統農業的發展受限于“人”的問題緊密關聯,我國農民多為文化水平低、綜合素質有待提升,對新農技、新設備、新方式掌握應用程度不夠。在糧食耕種中不能起到是實質性推動作用。所以,必須從提升農民素質與文化水平入手,具體如下:第一、與農業高校進行合作,讓大學生下鄉進行糧食耕種指導工作,包括技能傳播、理論教學、作物檢測、病蟲害治理等。第二、構建農業技術合作社,采用小課堂等形式對農民進行思想教育、農技教學等。第三、樹立農民務農思想,提升種糧意識。通過實際案例、優秀人物,如種糧大戶、種糧先進工作者等[4]。
結 論
綜上所述,通過對糧食補貼對農民種糧意愿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研究,主要包括:糧補的簡史、糧補的現狀、糧補的幾點思考,其包括提高糧食補貼、擴大農村耕種土地面積、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及文化水平等,從多方面、多角度對糧食補貼對農民種糧意愿影響因素進行闡明,為下一步工作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孫前路.糧食補貼對農民種糧意愿影響因素分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17):9-11+22.
[2] 陳思羽,曾福生,劉輝,等.糧食主產區農民種糧意愿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湖南475家農戶的調查數據[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5):29-35.
[3] 龍方,彭澧麗,卜蓓,等.農民種糧意愿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湖南省951戶農戶的調查[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5(6):85-88.
[4] 魏君英,張銀,何蒲明,等.關于農民種糧意愿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J].經濟縱橫,2015(1):110-113.
作者簡介:錢立宇(1976.1-),男,安徽省銅陵市人,中級經濟師,本科,單位:安徽省銅陵市樅陽縣湯溝鎮人民政府,研究方向:農民農業農村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