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學林 宋連久



[摘 要]為了解農村區域發展專業課程教學現狀,為《農村社會學》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依據。選擇西藏農牧學院的專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學生對課程的認知情況,對課程內容體系、教學效果的評價等。研究發現:79.5%的專業學生認為有必要學習《農村社會學》課程,67.0%的學生認為有助于今后的學習與工作,2.3%的學生認為與本專業結合不夠緊密,72.7%的學生認為有助于深化“三農”的理解。學生對農村社區、農村公共產品需求與供給以及農村社會治理的重要性認知較低,最感興趣的內容是關于農民的研究。學校的學習氛圍與學生的專業課程學習興趣有明顯的正相關關系。目前,多數專業學生對《農村社會學》課程的學習屬于被動學習,缺乏主觀的判斷。
[關鍵詞]農村區域發展專業;農村社會學;課程認知
[中圖分類號]F323.6 [文獻標識碼]A
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全面貫徹與實施一流課程建設“雙萬計劃”(教育部,2018)背景下,《農村社會學》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黨的十九大中明確指出構建美麗鄉村,需要貫徹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而關于鄉村振興的研究是《農村社會學》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農村社會學》應被列入農村區域發展專業必選課的范疇。《農村社會學》課程的設置與組織實施需要緊密圍繞農村區域發展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重點培養農村區域發展專業學生的理解與運用能力。鑒于此,《農村社會學》課程絕不可照搬區外普通高校《農村社會學》課程的模式。《農村社會學》課程的設計、組織與實施應該充分考慮西藏高校專業學生的基礎,以及與區域經濟社會需求相銜接。《農村社會學》課程講授需要以培養和提升農村區域發展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為目標,對我區普通高校開設的《農村社會學》課程的狀況展開研究是提升當前專業教學質量和改革的必然要求。
1 研究對象、數據來源與樣本說明
1.1 研究對象、數據來源
以西藏農牧學院2016級和2017級農村區域發展本科專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形式收集統計信息與數據。調查問卷的設計充分征求相關專家和專業學生意見,并在此基礎上,重點收集專業學生的基本信息、對《農村社會學》課程的認知以及對授課教師的評價3方面內容。調查共發放問卷91份,回收88份,回收率為96.7%。調查時間為2019年3-5月。問卷回收后,使用SPSS18.0錄入統計數據。
1.2 樣本說明
在本次調查中,從性別看,農村區域發展專業男生占35.2%,女士占64.8%。從來源地看,拉薩市學生占17.0%,日喀則市學生占39.8%,山南市學生占12.5%,區外學生占18.2%,其余占12.4%。從政治面貌看,團員占48.9%,建黨積極分子占38.6%,預備黨員占10.2%,群眾占2.3%。
為保證研究結論的可信度和有效性,本文采用Cronbach`s a系數對研究所用量表進行信度檢驗,采用KMO測度與Barltlett球體檢驗驗證效度。運用SPSS18.0運算得出Cronbach`s a系數為0.563,表明量表有效。本文調查問卷中潛變量以及觀測變量的設計是基于文獻梳理、理論研究、專家意見、預調查分析等綜合考慮形成的,量表本身具有一定的內容效度。檢驗效度最常用的方法是驗證性因子分析法。 進行因子分析之前,需要進行KMO測度與Barltlett球體檢驗,以判斷量表是否適合做因子分析,通常要求KMO值大于0.6,同時Barltlett球體檢驗統計值顯著異于0。本文運用SPSS19.0進行因子分析,KMO值為0.690、Bartlett球體檢驗統計值為464.965,sig為0.000。
2 專業學生對《農村社會學》課程認知分析
17.0%的農村區域發展專業學生認為非常有必要學習《農村社會學》課程,79.5%的專業學生認為有必要學習《農村社會學》課程,1.1%的專業學生認為對學習《農村社會學》課程持“無所謂”的態度,2.3%的專業學生認為沒有必要學習《農村社會學》課程。專業學生《農村社會學》課程學習興趣與課程學習必要性呈正相關。
不同政治面貌的專業學生對《農村社會學》課程理解的深度不盡相同。認為非常有必要學習《農村社會學》的調查者中,團員占9.09%、建黨積極分子占4.55%、預備黨員占3.41%。認為有必要學習《農村社會學》的調查者中,團員占39.77%、建黨積極分子占32.95%、預備黨員占5.68%。對學習《農村社會學》持“無所謂”態度的調查者中,建黨積極分子占1.14%。認為沒有必要學習《農村社會學》的調查者中,預備黨員和群眾各占1.14%。
《農村社會學》課程學習必要性與是否有助于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交叉分析發現,兩者呈現正相關關系。認為非常有必要學習《農村社會學》的調查者中,有助于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態度者占12.5%、對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持“不清楚”態度者占3.41%、對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持“沒有任何益處”態度者占1.14%。認為有必要學習《農村社會學》的調查者中,有助于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態度者占53.41%、對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持“不清楚”態度者占23.86%、對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持“沒有任何益處”態度者占2.27%。對學習《農村社會學》課程學習持“無所謂”態度的調查者中,有助于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態度者占1.14%。對學習《農村社會學》課程學習持“沒有必要”態度的調查者中,對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持“不清楚”態度者占2.27%。
《農村社會學》課程學習必要性與是否有助于深化對“三農”的理解交叉分析發現,兩者同樣呈現正相關關系。認為非常有必要學習《農村社會學》的調查者中,有助于深化對“三農”的理解態度者占11.36%、對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持“不清楚”態度者占5.68%。認為有必要學習《農村社會學》的調查者中,有助于深化對“三農”的理解態度者占59.09%、對深化對“三農”的理解持“不清楚”態度者占15.91%、對深化對“三農”的理解持“沒有任何益處”態度者占4.55%。對學習《農村社會學》課程學習持“無所謂”態度的調查者中,有助于深化對“三農”的理解態度者占1.14%。對學習《農村社會學》課程學習持“沒有必要”態度的調查者中,對深化對“三農”的理解持“有助于”態度者占1.14%,對深化對“三農”的理解持“不清楚”態度者占1.14%。
3 專業學生的學習興趣分析
從表6看,42.05%的專業學生對《農村社會學》課程學習感興趣,3.41%的專業學生對《農村社會學》課程學習不感興趣,而54.55%的專業學生對《農村社會學》課程學習持中性態度。通過結合西藏農牧學院的學習氛圍研究發現,學校的學習氛圍好與壞直接影響學生的專業課程學習。
4 專業學生對理論課程的評價
現階段《農村社會學》課程采用的是劉豪興主編的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第三版教材,課程安排在第4個學期,共16章,32學時。通過分析不同性別學生對《農村社會學》課程主要章節的重要性認知看,男生對《農村社會學》課程主要章節重要性的認知程度普遍低于女生,平均低7.33%。男生對《農村社會學》課程主要章節的重要性認知普遍低于14%;其中:最低為農村公共產品需求與供給,僅為調查總體的1.14%;男生對農民的認知程度最高,認為此章重要的調查者占調查總體的13.64%。女生對農村社分層與流動、農村公共產品需求與供給的重要性認識較低,各占調查總體的5.68%;女生對農民、人地關系、扶貧的重要性認知較高,認為此三章重要的調查者占調查總體的比例均超過20%。通過分析不同性別學生對《農村社會學》課程主要章節最感興趣內容調查看,女生對《農村社會學》課程主要章節的感興趣的程度普遍高于男生,平均高出6.82%。從調查分析結果看,男生和女生最感興趣的章節均為扶貧,分別占調查總體的15.91%和27.27%。通過分析不同性別學生對《農村社會學》課程沒有必要講解的內容看,男生認為農民和農村家庭這兩章是最沒必要講解內容,所占比例均占調查總體的9.09%。而女生認為農民這一章是最沒必要講解內容,所占比例為調查總體的14.77%。
從表8可知,7.96%的專業學生認為所講授的《農村社會學》課程內容設置非常合理,70.45%的專業學生認為所講授的《農村社會學》課程內容設置合理,20.46%的專業學生認為所講授的《農村社會學》課程內容設置一般,僅1.14%的專業學生認為所講授的《農村社會學》課程內容設置不合理。2.28%的專業學生認為所講授的《農村社會學》課程授課知識非常簡單,19.32%的專業學生認為所講授的《農村社會學》課程授課知識簡單,61.37%的專業學生認為所講授的《農村社會學》課程授課知識難度適中,17.04%的專業學生認為所講授的《農村社會學》課程授課知識偏難(對此深入分析發現,15.91%的區內學生認為課程講授知識偏難,1.14%的區外學生認為課程所講授的知識偏難)。79.55%的專業學生認為需要多種的課后交流方式鞏固所學的課程知識,其中:32.96%的專業學生認為需要通過QQ或微信形式與任課教師進行課后交流,29.54%的專業學生認為需要通過教學網站形式與任課教師進行課后交流,11.37%的專業學生認為需要通過教師郵箱形式與任課教師進行課后交流,3.41%的專業學生認為需要通過學術講座形式與任課教師進行課后交流,與任課教師進行課后的面對面交流的學生僅占2.27%。
5 專業學生對課程與專業結合的緊密程度分析
從表9看,14.8%的專業學生認為《農村社會學》課程與專業結合非常緊密,71.6%的專業學生認為《農村社會學》課程與專業結合緊密,11.4%的專業學生認為《農村社會學》課程與專業結合緊密程度一般,2.3%的專業學生認為《農村社會學》課程與專業結合程度需要加強。
6專業學生課程體系設置滿意程度分析
從表10看,10.2%的專業學生對《農村社會學》課程體系設置非常滿意,71.6%的專業學生對《農村社會學》課程體系設置滿意,15.9%的專業學生對《農村社會學》課程體系設置持中性態度,1.1%的專業學生對《農村社會學》課程體系設置不滿意,1.1%的專業學生對《農村社會學》課程體系設置非常不滿意。
7 結論
學校的學習氛圍與學生的專業課程學習興趣大小有明顯的正相關關系。目前,多數專業學生對《農村社會學》課程的學習屬于被動學習、被動接受,缺乏主觀的判斷。專業學生對《農村社會學》課程的認知程度普遍偏低。區內外專業學生的基礎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這也直接導致區內外專業學生對《農村社會學》課程授課知識理解存在較大差距,也給任課教師對《農村社會學》課程講授的深度把握上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女生對課程的學習態度要好于男生,這與不同性別的專業學生的就業壓力和取向有著直接的關系。學校的學習氛圍好壞與學生的專業課程學習興趣大小有明顯的正相關關系。《農村社會學》課程主要章節結合區域社會發展實際講解非常重要,這對強化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幫助非常大。基于專業學生對《農村社會學》認知度不高的客觀現實,高校應結合學生的需求,積極地進行教學改革,為社會培養合格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嚴紫艷,梁玉鳳,劉奔波,等.臨床醫學對衛生學課程認知情況及教學滿意度調查[J].基礎醫學與臨床.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