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萍
【摘 要】目的:文章就神經偏癱患者綜合性康復治療方案的應用價值展開分析討論,研究臨床療效。方法:現將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來我院治療就診的84例神經偏癱患者作為調查對象,基于患者入院的病床單雙號分為綜合組和常規組,綜合組采取綜合性康復治療方案,常規組采取常規治療方案。結果通過對比綜合組與常規組的臨床資料數據結果,可以明顯看出綜合組治療有效率、HDMD評分、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數據結果均優于常規組。兩組患者之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神經偏癱患者經過綜合性康復治療之后身體狀況明顯改善,有效提升了患者的臨床效果,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安全,提升生活質量,對患者的精神狀態和心理健康都有很大改善,建議在臨床醫學治療方案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綜合性康復治療;神經偏癱患者;臨床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714.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2-0-01
神經偏癱一般是由于中風、偏癱等疾病使腦中樞神經受到損傷,引起的相關失語、殘障、昏迷等癥狀。神經偏癱疾病發病因素發展,與病人的身體狀況和外界影響都互相關聯,神經偏癱有較高的致死率和致殘率。患者患病后一般需要大量的時間臥床休息恢復精力,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對于其心理健康也有負面影響。為了提高疾病的治療有效率,提升患者的臨床療效,縮短治療周期,幫助患者早日康復,文章現將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來我院治療就診的84例神經偏癱患者作為調查對象,分析相關治療方案的應用價值,探討綜合性康復質量對神經偏癱患者的效果,內容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綜合組患者42例,常規組患者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齡范圍在40-81歲,平均年齡58.5±6.3歲,綜合組患者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齡范圍在38-79歲,平均年齡52.9±7.1歲,腦梗死42例,腦出血30例,腦損傷12例常規組和綜合組患者臨床資料和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值得深入研究。
1.2 方法 常規組患者采取常規治療方案,監測患者生理指標,提供日常的護理服務,特殊情況下根據醫囑適當給予相關藥物治療。
綜合組患者采取綜合性康復治療,除常規治療方案內容之外,還包括加強對患者的心理干預,健康宣教,跟患者積極交流與溝通,調整患者的心理狀態,緩解不良情緒,增進醫患關系,培養與患者的信任感,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其次,要加強恢復運動和康復訓練,對于患者的肢體功能和神經反應,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計劃,每天協助患者進行運動和鍛煉,對其進行按摩護理,定期幫助患者翻身、舒展身體、拉伸訓練等。最后,醫護人員需要協助患者進行站立、坐位以及步行等基礎訓練,促進其日常生活能力的早日恢復。
1.3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分析采用 SPSS20.0數據分析軟件進行分析,計量數據以表示,組間數據予以t檢驗,計數數據以%描述,予以 x2 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綜合組患者顯效25例(59.52%),有效15例(35.71%),無效2例(4.76%)。治療有效率為95.23%。常規組患者顯效20例(47.61%),有效12例(28.57%),無效10例(23.80%)。治療有效率為76.19%。綜合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明顯優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合組患者治療后HAMD評分、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分別為(11.11±2.44)分、(9.02±3.15)分,常規組組患者治療后HAMD評分、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分別為(17.28±3.56)分、(14.83±2.92)分,綜合組治療后HAMD評分、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結果均優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神經偏癱患者經過治療后,會大致脫離危險,生命體征逐漸平穩,但仍遺留有偏癱、語言障礙及關節攣縮畸形等癥狀。急性期過后,多數人都選擇出院在家康復,一方面是經濟因素,另一方面則是思想觀念的落后,認為相關后遺癥無法得到救治,在醫院康復也恢復不到太理想的程度。還有一些人認為中風病的康復標準之一就是“能走”,于是天天練習走路,其實這樣是不科學的,容易導致異常的運動模式,如痙攣型運動模式,這種模式一旦形成就很難糾正。如果選擇在醫院康復,早期介入科學的訓練模式,并且科學的選擇康復訓練器械和輔助具進行康復治療,那結果是截然不同的。早期訓練不僅可使中風病人的潛在能力和殘存功能得到充分發揮,促進運動功能恢復到正常的功能狀態或重新獲得技能,縮短恢復的期限,還可避免各種并發癥的發生。
文章數據顯示,綜合組患者顯效25例(59.52%),有效15例(35.71%),無效2例(4.76%)。治療有效率為95.23%。常規組患者顯效20例(47.61%),有效12例(28.57%),無效10例(23.80%)。治療有效率為76.19%。綜合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明顯優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合組患者治療后HAMD評分、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分別為(11.11±2.44)分、(9.02±3.15)分,常規組組患者治療后HAMD評分、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分別為(17.28±3.56)分、(14.83±2.92)分,綜合組治療后HAMD評分、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結果均優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神經偏癱患者經過綜合性康復治療之后身體狀況明顯改善,有效提升了患者的臨床效果,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安全,提升生活質量,對患者的精神狀態和心理健康都有很大改善,建議在臨床醫學治療方案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鄭興娟.神經內科偏癱患者綜合性康復治療的臨床探討[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86):105.
施左軍,王燕瓊,方冠凱,陳曉.偏癱患者綜合性神經康復治療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86):110+112.
李鳳雙.神經內科偏癱患者綜合性康復治療的臨床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48):46.
郭安然.神經內科偏癱患者綜合性康復治療的臨床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46):33.
李永安.神經內科偏癱患者綜合性康復治療的臨床療效評估[J].雙足與保健,2018,27(10):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