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居楠

【摘 要】目的:研究顯微根管技術治療牙髓病變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選擇遼寧省沈陽市奧新全民口腔醫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間收治的牙髓病變患者86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根管治療術)與觀察組(顯微根管技術),每組分別為43例。比較兩組根管填充程度、疼痛發生率。結果:觀察組恰填率、疼痛發生率均優于對照組。結論:針對牙髓病變患者,顯微根管技術能夠有效保障根管填充質量,疼痛情況也能夠得以有效的控制。
【關鍵詞】牙髓病變;顯微根管技術;療效
【中圖分類號】R78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2-0-01
對牙髓病變患者來說,根管治療術是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案,其主要是通過完全清除根管當中的感染物質、炎癥牙髓,以此來形成根管,并進行填充,以此來促進病變位置的順利愈合[1]。正是因為根管治療術的特性,根管填充本身的完善行、整體性,對臨床療效的影響巨大。但是,根管治療術主要是根據經驗、手感來進行根管位置的預備,本身存在較高的難度,質量問題往往無法得到保障。顯微根管技術能夠引入更為充分的光源,針對根管內部結構進行放大處理,整個術野更為清晰,且能夠有效防止根管內斷針、根管壁側穿孔等問題。為進一步探討顯微根管技術治療牙髓病變的臨床效果,本研究選擇我院收治的86例牙髓病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針對臨床治療方案、治療效果進行如下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遼寧省沈陽市奧新全民口腔醫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間收治的牙髓病變患者86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根管治療術)與觀察組(顯微根管技術),每組分別為43例。對照組中,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齡41~68歲,中位年齡(50.6±6.3)歲。觀察組中,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齡41~69歲,中位年齡(50.5±6.2)歲。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根管治療術進行治療,在術前針對患者實施常規檢查,包含咬診、探診、視診等,針對患者牙髓情況進行系統的評價。接著選擇X線明確牙髓病變的具體情況,選擇逐步后退法、常規法進行根管的預備,選擇側向加壓法進行根管的填充。根據患者病情,制定根管的具體走向,接著分別開展開髓、揭髓頂、拔髓、擴大根管、清理壞死組織等,最終進行填充根管的清洗處理。
觀察組選擇顯微根管技術進行治療,通過顯微鏡針對病變位置進行放大,具體流程如下:①尋找遺漏根管;②針對鈣化根管實施處理,基于顯微鏡直視進行修復,依照手術前X線片明確病變的具體治療,開髓之后利用顯微鏡明確鈣化的具體位置,選擇超聲工作尖實施疏通處理,防止損傷患者健康牙本質的情況;③開展修補操作;④取器械折斷處理。
1.3 臨床觀察指標 臨床評價指標主要包含根管填充程度、疼痛評價。根管填充程度根據下面標準:①恰填:根管填充物末端距離根尖在2mm以內;②欠填:根管填充物末端距離根尖超出2mm;③超填:根管填充物末端完全超出根尖。疼痛評價根據下面指標:①無疼痛:患者不存在探痛、叩痛現象;②輕微疼痛:患者存在輕微的叩痛感;③中度疼痛:患者存在探痛、叩痛,且需要使用抗菌藥物;④重度疼痛:患者根尖位置存在腫脹情況,同時存在劇烈的探痛、叩痛[2]。
1.4 統計學方法 選擇SPSS220.0實施數據處理,根管填充程度、疼痛情況對比選擇%表示,x?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根管填充情況
觀察組恰填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兩組疼痛情況 對照組中,無疼痛21例、輕微疼痛9例、中度疼痛7例、重度疼痛6例,疼痛發生率為48.84%(21/43);觀察組中,無疼痛34例、輕微疼痛4例、中度疼痛3例、重度疼痛2例,疼痛發生率為20.93%(9/43)。兩組差異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x?=7.263,P<0.05)。
3 討論
牙髓病變主要是因為細菌感染牙周組織、牙體缺損位置所引發,主要是以專性厭氧桿菌、兼性厭氧菌為主,患者臨床主要表現為放射性痛、自發痛,疼痛情況與偏頭痛、三叉神經痛較為相似,部分患者疼痛難忍,導致自身生活質量受到嚴重的影響。
根管治療作為有效治療牙髓病變的主要方案,其主要原理在于針對根管當中的感染物進行有效的清除,基于根管填充防止再次感染的發生。相較于傳統根管治療方案來說,顯微根管技術主要優勢在于遺漏根管發生率低、創傷小、定位精準、術野清晰等諸多 優勢。具體來說,顯微根管技術能夠降低根管遺漏率,針對鈣化根管進行針對性的疏通,幫助醫生進行精準的定位,以此來開展側穿修補操作。與此同時,顯微根管技術還可以有效保障根管恰填率,能夠有效防止C形根管系統當中不規則區域薄弱根管壁發生的側穿現象,保障根管清理操作更為完善,且填充更為嚴密。易鋒在“在牙髓病治療中顯微根管技術的臨床應用探究”一文中系統對比了顯微根管技術與傳統根管治療牙髓病的臨床效果,證明顯微根管技術的臨床療效更為顯著,患者預后情況更為理想[3]。
本研究中,采用顯微根管技術資料的觀察組,其恰填率、疼痛發生率均顯著優于采用傳統根管治療的對照組。提示,顯微根管技術資料牙髓病變的臨床療效顯著,疼痛發生率較低,安全性較為理想,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景雙林,黃麗娟,于金華.顯微超聲技術結合CBCT治療前磨牙復雜變異根管的效果觀察[J].口腔醫學,2018,38(12):1092-1095.
張洋,鄭穎.牙髓源性牙周牙髓聯合病變的顯微根管治療[J].北京口腔醫學,2016,24(03):166-167.
易鋒.在牙髓病治療中顯微根管技術的臨床應用探究[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9(02):285-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