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溪

【摘 要】目的:比較小切口劈核法白內障摘除術與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治療硬核白內障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硬核性白內障患者96例作為分析對象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給予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治療,觀察組給予小切口劈核法白內障摘除術治療。記錄兩組患者術前裸眼視力,術后1個月的裸眼視力和角膜散光值。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角膜內皮細胞數和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2.08%)顯著低于對照組(14.58%),觀察組的裸眼視力、角膜散光值及角膜內皮細胞數均優于對照組。結論:小切口劈核法白內障摘除術治療硬核性白內障的療效更好,且創傷小,恢復快,操作簡單,術后散光小,同時可有效降低術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小切口劈核法白內障摘除術;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硬核白內障
【中圖分類號】R77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2-0-01
白內障是眼科常見疾病,發病率高且常見于老年人,白內障如果治療不及時則會發展為硬核白內障,對患者的身心及生存質量造成極大影響。硬核白內障的發病與外傷、遺傳、衰老、營養不足等因素引起晶狀體代謝異常有關,等晶狀體蛋白質混濁或者變性時,視力將會下降,病情嚴重時甚至造成失明。目前治療硬核白內障的方法主要以手術為主,本文就對硬核白內障采用小切口劈核法白內障摘除術與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兩種手術方法治療,并比較兩組方法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8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硬核性白內障患者96例作為分析對象。跟據手術方式的不同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8例。觀察組中女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28例,年齡57-89歲,平均年齡(68.03±3.18)歲;其中晶狀體核硬度Ⅲ級35例,晶狀體核硬度Ⅳ級13例。對照組中女性患者19例,男性患者29例,年齡58-87歲,平均年齡(67.64±3.38)歲;其中晶狀體核硬度Ⅲ級37例,晶狀體核硬度Ⅳ級11例。兩組患者均滿足第8版《眼科學》中有關硬核性白內障診斷標準[1],排除葡萄膜炎患者,排除曾行睫狀體光凝術患者,排除伴有青光眼患者;患者及其家屬自愿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經得到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兩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術前5min、1min、術中均給予兩組患鹽酸奧布卡因滴眼液滴眼; 對照組給予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治療,具體方法如下:利用超聲乳化儀,在3點鐘方向作輔助側切口,并進行連續環形撕囊,將晶體核以及皮質清除,在前房和囊袋中注射透明質酸鈉并將人工晶體狀置入囊袋。觀察組給予小切口劈核法白內障摘除術治療,具體方法如下:固定上直肌,在正上方位切開球結膜,并于角膜緣后1mm處做一長3mm的切口,用穿刺刀刺入前房,并在7點鐘的位置作一輔助切口。連續環形撕囊將晶狀體核旋轉至前房后,注射透明質酸鈉,利用碎核墊板、碎核刀將晶狀體核進行固定,縱向切開晶狀體核,根據晶狀體核的大小來擴大隧道切口,用3mm的注水圈匙托出雙半核,將剩余皮質抽吸出來,分別在囊袋和前房注射透明質酸鈉,放入人工晶狀體,最后注吸前房內透明質酸鈉。兩組患者在術后均在結膜囊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并用紗布將患眼遮蓋,常規抗感染處理即可。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術后1個月的角膜散光值和術前、術后1個月患者裸眼視力。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角膜內皮細胞數。記錄比較兩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
1.4 統計學處理 用SPSS17.0統計學分析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和處理。當計量資料為正態分布時用描述,并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裸眼視力及術后角膜散光值比較
兩組患者在術前的裸眼視力無明顯差異(>0.05),術后,觀察組的裸眼視力以及角膜散光值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2 兩組治療前后的角膜內皮細胞數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角膜內皮細胞數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角膜內皮細胞數為(1987.6±124.61)cells/mm2,對照組角膜內皮細胞數為(1677±121.32)cells/mm2,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2.3 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發生角膜水腫1例,角膜損傷0例,共計發生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08%,對照組治療后發生角膜水腫4例,角膜損傷3例,共計發生7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4.58%;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治療硬核性白內障常用手術方法是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該方法是應用超聲能量將混濁晶體體核和皮質乳化石吸除,保留晶狀體后囊的手術方法。具有切口不用縫合、手術時間短等優點。但同時也存在手術風險大,設備較貴,不適用于基層醫院,在處理硬核時花費時間較長,容易損傷角膜內皮,而且對醫師的要求也較高[2]。而小切口劈核法白內障摘除術具有創傷小、設備簡單、操作簡單、切口愈合快、術后散光小、視力恢復快等優點,受到醫生及患者的青睞。此手術方法是在傳統的手術方法進行了改進,不僅可以對晶狀體核進行更好的處理,同時也滿足了現代人們對手術創傷小的要求。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08%,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4.58%;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小切口劈核法白內障摘除術可明顯減少角膜水腫和角膜損傷,降低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觀察組的裸眼視力以及角膜散光值均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角膜內皮細胞數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小切口劈核法白內障摘除術有利于患者術后視力恢復,降低散光值。另外,小切口劈核法白內障摘除術對設備的要求較低,也更適合在基層醫院進行推廣使用[3],有利于廣大白內障患者得到及時的救治,同時降低患者的經濟壓力。
綜上所述,采用小切口劈核法白內障摘除術治療硬核性白內障比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的療效更好,且創傷小,恢復快,操作簡單,術后散光小,費用少,同時可以有效降低術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趙堪興,楊培增.眼科學[M].8 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48-163.
李翔.小切口劈核法白內障摘除術與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治療老年性硬核白內障的療效比較[J].中國民康醫學,2019,2(4):64-66.
劉海鳳,楊洋,李艷華,等.兩種小切口白內障摘除術在高齡硬核白內障中應用比較[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4,32(5):570-573.